自助与合作:农业安全问题的国际治理——以转基因产品为例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er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全球性公共问题日益兴起,非传统安全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一个新兴的高科技领域,由转基因技术引发的农业领域的安全问题,成为了非传统安全研究关注的新领域。 转基因产品自问世以来,其安全性一直备受争议,有关转基因生物和产品安全性的争论从未停息:一方面,转基因技术人为地改变了生物经过数亿年进化而形成的稳定基因结构,短时间内还无法确定转基因生物在扩散过程中会给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本身带来怎样的危险。另一方面,由于基因工程技术手段的不精确性,使得科学技术上不能够充分证明转基因产品完全无害或确定有害,尽管目前有关国际组织进行过调查,没有发现已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证据。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全力进行转基因技术研发并促其商品化,世界上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数量和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转基因食品也以惊人的速度向全球扩散,人们也曾乐观地认为转基因技术带来了第二次绿色革命,期待彻底解决世界粮食短缺危机的时刻早日到来。但是,欧美多年来从未停息的转基因产品国际贸易摩擦和争端,转基因专利技术垄断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不满,公众知情权不被充分尊重而导致的转基因食品恐慌,以及基因污染、基因漂移和杂草化等等一系列风险与不确定问题,给国际社会和国际安全带来了新的困境。 本研究开始前梳理了有关转基因的文献研究,发现目前对转基因的研究多集中在转基因生物技术、全球化与生物经济、生物技术带来的风险和转基因农产品安全以及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规则等方面。 因此,本研究从安全、非传统安全概念和理论工具分析入手,具体分析转基因产品引发的全球治理问题、国际组织和国际制度/机制演进、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等方面问题。并借助自助与合作的概念,试图说明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状态是由国家构建的。 本文第一章全面梳理了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理论、国际制度理论及国际合作理论,进一步廓清了非传统安全的概念,指出了农业安全在非传统安全中的基础地位,并分析了我国的农业安全和粮食安全。 本文第二章回顾了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产品的历史,概述了转基因技术发生、发展和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的种植情况,分析了转基因知识在公众中的普及和态度趋向,描述了转基因产品的国际贸易情况。 本文第三章全面分析了转基因产品对生态和环境安全挑战,转基因产品与粮食安全问题,以及转基因产品国际贸易的现状和存在不安全因素。本文第四章在全面分析转基因产品带了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借助国际制度理论对转基因和全球治理合作进行了分析。指出在转基因全球事务治理过程中,必然诉诸制度与国际制度工具,国家必须通过“自助”来实现自身的安全利益,也必须通过“合作”来实现共同的安全诉求。 本文最后一章是结语,并建议我国要一方面努力改进的国内政策,提升自身的能力,维护自身的安全利益;另一方面,通过全球治理环境下的观念共识的构建和国际制度的完善,深化国际社会的有序合作,为了共同利益而构建和谐世界。 本文将采用规范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择若干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例如欧美基因食品贸易争端、转基因大豆等等,依次分析国家行为体在农业领域的全球事务治理与合作问题。 经典博弈论对国际制度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如“囚徒困境”等理论模型,对一些简单的国际问题和国际机制的分析很明了,但是由于博弈论本身的缺陷,造成对国际关系中的决策预测和复杂行为分析乏力。本文将引进博弈论模型分析转基因引起的制度差异协调和国际合作问题,这是本文的创新点。
其他文献
税费改革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取消农业税意味着中国进入了“后农税时代”。从表面上看,这只是涉及税费政策变动和农民负担轻重的经济问题,但若从更深层次上来解读,它的政治意义
经济领域是一个国家的宪法及其法律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经济体制规定的考察能够让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概括国家整体的法律发展及现状。本文将对中国现行宪法颁布以来文本变迁
商事登记法律制度在本质上是辅助和服务于商事登记主体的私人意志和利益的,虽然,商事登记行为有着某些公的特征,但它不能改变商事登记法律制度本质上的私的属性,商事登记法律
冷战结束,两极格局随之瓦解,国际政治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9·11”事件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国关系的调整,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它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