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鳊鱼为实验对象,研究了鱼水质量比、水温、MS-222、丁香油和CO2麻醉剂对鳊鱼保活运输的影响,以及鳊鱼各项生理生化指标、血液指标的变化,以期为找出适合鳊鱼有水运输的相关技术参数,延长鳊鱼运输时间和提高鳊鱼存活率,以减少鳊鱼运输时的损失,尽可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研究了鳊鱼在不同浓度MS-222麻醉液中的保活效果,包括在不同麻醉和苏醒过程的行为变化和呼吸频率的变化;以及在不同浓度MS-222(40、60、80、100mg/L)、不同水温(2、7、15、20℃)、不同鱼水质量比(2:1、1:1、1:3、1:5)下鳊鱼的存活率。试验结果显示:当麻醉液浓度为60 mg/L、水温7℃、鱼水质量比1:3时保活时间最长,鱼体成活率最高。随着保活时间的延长,水体指标中氨氮含量、微生物、pH均呈上升趋势,而溶氧量则下降;在鱼体指标中,肌肉中糖元、pH下降,乳酸含量上升;在血液指标中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血糖、尿素和肌酐均有显著增加,但其变化幅度均小于对照组;研究表明,在鳊鱼保活过程中可适当使用MS-222麻醉剂以其延长存活时间和提高存活率。研究了丁香油对鳊鱼保活运输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保活运输条件。并检测和分析了在模拟运输试验中水质指标和鱼体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佳保活运输条件为麻醉液浓度15 mg/L、水温9℃和鱼水质量比1:3时,保活时间最长达50 h,且鱼体成活率为100%。在水体指标中,pH和溶氧量无显著变化,麻醉组氨氮在48 h内由0.05mg/L增加至4.03mg/L,水中微生物在24h内显著增加,氨氮的增加和微生物的生长会影响鱼体的保活。在鱼体生化指标中,麻醉组肌肉中糖元含量24h内显著下降,乳酸含量先升后降,pH先降再升,说明在保活运输中糖元消耗产生乳酸;在鱼体血液指标中,麻醉组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尿素和肌酐(CREA)在12 h后有所上升,血糖(GLU)在36小时内显著增加,然后降低;说明随着保活时间的延长鱼体肝脏和肾脏组织代谢水平受到一定的影响。研究了CO2作为麻醉剂在鳊鱼保活运输中的应用。在CO2麻醉液浓度(0、60、120、180、240mg/L);水温(4、9、15、20、25℃)和鱼水质量比(2:1、1:1、1:3、1:5)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确定鱼水质量比、水温和麻醉浓度三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来优化鳊鱼的存活时间。并检测和分析了在模拟运输试验中水质指标和鱼体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佳保活运输条件为麻醉液浓度90 mg/L、水温9℃和鱼水质量比质量1:3时,保活时间最长达46 h,且鱼体成活率为100%。在水体指标中,pH和溶氧量无显著变化,麻醉组氨氮在48 h内由0.07mg/L增加至4.79mg/L,水中微生物在24h内显著增加,氨氮的增加和微生物的生长会影响鱼体的保活。在鱼体生化指标中,麻醉组肌肉中糖元含量24h内显著下降,乳酸含量先升后降,pH先降再升;在鱼体血液指标中,麻醉组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尿素和肌酐(CREA)在12 h后有所上升,血糖(GLU)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