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律焦点的实现与感知——藏语拉萨话、羌语比较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of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焦点是语句中根据具体语境需要强调突显的成分,它除了用语法手段标记外,还可以通过韵律变化来实现。本文通过严格控制的语音实验研究了韵律焦点的产生和感知问题,比较了藏缅语族中的藏语拉萨话和羌语,同时还比较了藏族人和羌族人所说的汉语普通话中的韵律焦点,最后还进一步考察了羌族人说的四川话。产生实验选用两到三个目标句,通过语境设置不同的焦点条件,请发音人自然说出目标句,然后进行系统的声学参数分析和统计检验。感知实验要求听音人对焦点位置做出判断,以此来考察焦点的韵律编码方式对感知是否有意义。本研究发现两种语言中焦点的韵律实现方式存在显著不同,特别是藏语拉萨话中焦点有音高升高和焦点后音高骤降(post-focus compression,PFC)的特征,而羌语中则没有该特征;且PFC的有无直接影响焦点的感知。主要结论如下:   一、藏语拉萨话以及藏族人所说的汉语普通话中,焦点的实现方式是一致的,具体表现为:焦点词音高上升、音强增加、时长延长;焦点后音高、音强整体下降,即存在“焦点后音高骤降(PFC)”;焦点前音高、音强、时长基本保持不变,且焦点后时长也保持不变。   二、藏语拉萨话及藏族人所说的汉语普通话中,四种焦点条件感知正确率较高,平均为81.1%和75.3%。   三、羌语以及羌族人所说的四川话中,焦点词音高上升、音强增加、时长延长;以中性焦点为基线,句首、句中、句末焦点条件下,音高、音强均从句首开始整体上升,没有“焦点后音高骤降”;焦点前后时长保持不变。羌族人所说的汉语普通话中,焦点词音高上升、音强增加、时长延长,大于非焦点条件,但没有“焦点后音高骤降”,焦点前音高保持不变;以中性焦点条件为基线,句首、句中、句末焦点条件下,音强均从句首开始整体升高;焦点词前后时长基本不变。   四、羌语、以及羌族人所说的四川话、普通话中,焦点的感知均比较差,平均正确率分别为28.1%、26.8%、28.1%。   本研究还将藏语、羌语中焦点实现方式与其他语言进行了对比分析。论文最后的讨论部分综合了历史、基因、考古、民族学等领域对人类迁移的研究成果,讨论了“焦点后音高骤降”可能的来源问题。  
其他文献
在多谱变换隐式重启动Arnoldi(IRA)算法结构设计中,采用泛函表述实现了谱变换和IRA算法解耦,产生了相对独立的IRA对象和多种谱变换对象。然后应用设计模式概念,根据多谱变换下IRA
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作为我国新闻节目的新形式,敢于将新闻的严肃性和脱口秀的娱乐性相互碰撞,是其在众多种类的新闻节目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主持人言语追求个性化与创新化的
《歧路灯》是清代中期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作者李绿园。小说假托于明朝嘉靖年间,宦门子弟谭绍闻在误入歧途,终至败家后,洗心革面,悔过自新,重振家业的故事。全书内容通俗,语言描写细
历史小说以过去的历史生活为题材,离不开作家主体的现代意识,正是由于“现代”对“历史”的融入,才使得当代中国历史小说能够长盛不衰。本文以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为中心,对当代中
铁凝是当今文坛上一位独具风格的作家。在她长达三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她一直以“快乐地游走在集体写作之外”的创作态度,保持着自己独具魅力的写作风格。迄今为止她的创作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