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双重提速,大量集体农用土地被征为国有建设用地,农民从土地中脱离出来成为一种历史必然。但由于我国长期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以及失地农民相关权益补偿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等配套措施的不完善,农民失地后,严重边缘化,生活水平下降,生存环境恶化,陷入“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境地。本文就是在通过对安丘市失地农民的具体调查的基础上,对南海模式、嘉兴模式、芜湖模式等我国现存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分析比较,借鉴其他国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经验,根据当地的具体规定和经济水平等,测算出土地对失地农民的价值,并提出了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的建议。全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章,绪论。论述了选题的背景、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的研究动态。第二章,失地农民的现状。对失地农民的生活、社保、就业状况进行分析,并找出造成失地农民现状的原因,如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不完善的失地补偿机制等。第三章,国内外失地农民的补偿与社会保障。分析比较了我国现存的失地农民保障模式,如南海模式、嘉兴模式、芜湖模式,及国外的补偿方式,如美国、德国、韩国、加拿大等。结论是不可照搬成功经验,要坚持因地制宜、水平适当、逐步推进的原则发展社保模式。第四章,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以安丘市为例。根据具体调查数据和相关政策测算出被调查地被征用土地的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基本医疗保障的价值,对相关保障制度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并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涉及的基本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就业保障制度的构建及保障基金的来源提出了建议。第五章,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的政策建议。对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如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为失地农民提供法律支援,发展农村商业保险,加强对失地农民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等。第六章,结束语。对全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