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乡土性表明农民阶层在历史文化中自始至终占据着主体位置,而农民作为一种具有丰富审美内涵的文学形象在文学文本的历史传承中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新时期以来文化开放带来了文学艺术的又一次繁荣,农民形象塑造在继承和发展现代文学开辟的基本类型的同时又出现了诸多新质。农民形象体系日趋驳杂丰富,各自蕴涵着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文化特质。正因为如此,农民形象研究一直是众多文学研究者契入作家作品乃至思潮研究的一种视角和方法。本文亦欲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小说中农民形象类型及其嬗变轨迹的整合梳理,来全面考察在这一特殊的时代语境中农民形象自身特具的文化内涵及其审美特征的变化。 综观80年代以来小说中流光溢彩、纷繁复杂的农民形象长廊,笔者首先依据农民形象自身审美内涵的差异性将其划分为三个类型:文化表征型、现实变革型与民间生存型。第二章主要探讨了农民形象因时代文化思潮的变迁与创作主体多元文化选择的差异而形成的在二十多年来小说中的嬗变轨迹。第三章笔者试图通过对农民与革命、农民与土地、农民与传统这三个层面的细致考察来抵达这一时期农民形象自身文化内涵的深处。第四章笔者则选取悲剧意识、自然生命意识、当代意识这三个审美范畴来思考农民形象自身审美特征的演绎。 本文发现,80年代以来时代文化思潮的变迁从根本上引导着农民形象的塑造,直接体现了中国处于社会文化转型期的重要特征。一方面,由于创作主体心灵世界的无限丰富性、复杂性使得农民形象呈现出多元无序、风格各异的良好发展态势。某些典型形象甚至达到了文化哲学的层面,产生出永恒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由于社会文化转型期的复杂特征,农民形象的塑造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过度的政治功利化、文化化乃至当下性的缺失等等都限制了农民形象叙事的深度发展,也造成了农民小说现实性与文化性品格的偏颇与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