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呼和浩特地区古代壁画包含着岩画、墓穴壁画以及召庙壁画三个部分,这不仅是壁画艺术发展的特征,同时也是该地区民族发展的历史见证。坐落于阴山山脉一角的呼和浩特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自古以来是北方游牧民族聚居之地。岩画不仅是其他美术门类发展的萌芽,同时也是壁画发展最直接的源头。阴山岩画的创作题材与游牧民族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息息相关。自新石器时期以来,就有游牧民族先民在此生息,他们以岩画来记录生产劳动、祈福及祭祀活动的场景。随着蒙古草原上部落的更迭,在汉朝时期,呼和浩特地区是中原民族和游牧民族的聚居地。呼和浩特地区现存的古代墓室壁画有和林格尔墓室壁画与元朝时期墓穴壁画,而东汉时期的和林格尔墓室壁画见证了内地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的交往,也见证了两地文化的融合。随着游牧民族部落的发展,蒙古部落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蒙古民族在征战四方的同时,接受了来自西藏地区的藏传佛教信仰,并将之处于尊崇的地位。在北元时期,俺答汗归顺明朝后建立了归化城,即现今呼和浩特城,并建立了许多召庙,召庙壁画也因此兴盛。召庙壁画不仅是蒙古族接受了藏传佛教的历史见证,同时也受到了来自汉地艺术特征的影响,具有蒙、藏、汉三种鲜明的艺术特征。通过对呼和浩特现存的三座召庙中的壁画题材、人物造型、线条设色的对比后可见,大召受到藏地艺术特征影响最大,席力图召具有鲜明的汉地艺术特征,而乌苏图召保留了蒙古族艺术特征。因此召庙壁画不仅仅是政治和宗教结合的艺术产物,同时也是多民族文化交往的历史见证。研究呼和浩特地区古代壁画发展演变及艺术特征,为研究草原美术提供了积极的意义;草原美术属于草原文化的一部分,这也使得丰富了草原文化的研究。呼和浩特地区古代壁画是在多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这为当今国画创作和美术史研究提供了积极的促进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