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仍然存在,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三农”问题历来是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基本问题,目前,中国农村的现状是乡村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紧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低;农业商品化、规模化程度低。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源何在,我们应循着什么样的思路去求解“三农”命题?发展经济学告诉我们,在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正处于“起飞”阶段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在于农村资本形成不足。本文力图通过对中国农村资本形成现状的研究,分析农村资本形成不足的根源。资本形成的三要素包括储蓄、投资和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形式和渠道。本文的研究侧重于农村投资和农户储蓄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本文对中国农村资本形成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细致研究,发现农村固定资本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在不断下滑,农村投资越来越边缘化,农村投资无论是在规模还是速度上都不及城镇投资;村投资由原来的以非农户和农户为主体的二元投资组合,转变为以非农户占据主导地位,农户投资为辅的投资组合;资金来源结构中自筹资金占据绝对地位,资金主要投向于农村工业和农户住宅,真正用于农业自身的投资比例明显过低。2、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风险性和地域性等特征,其资本形成必须依赖于外部资金流入,农业投资中城镇投资比例逐渐增大,这也反映了单个农户在农业投资中的作用越来越小。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资金外逃严重,必然对农民生产生活收入带来不利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3、资本存量总额常常用来衡量一国的生产水平,资本存量的核算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以往的研究都是基于全国、各省区和各产业的层面进行研究。本文综合以往学者的研究,运用永续盘存法对农村地区1980-2009年的资本存量进行了详细的测算,是对该领域现有研究的补充,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支持。4、分析了农村储蓄的总体特征和城乡居民储蓄差异。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城乡在储蓄量、储蓄方式、储蓄动机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是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无论是在储蓄率还是边际储蓄倾向上都与城镇居民有趋同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