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出口贸易日益增长,我国的出口贸易总额占世界出口贸易的比重逐年上升。另一方面,目前中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全国有一半的城市河段都成为了劣水质,劣水质就意味着其已经丧失使用功能,城市的空气质量也逐渐变差,一些城市的年均阴霾天数逐年增加,大型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国家土地的荒漠化面积已经达到陆地面积的30%等环境问题。为了缓解我国贸易和环境之间的冲突,我国陆续的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相对于别的产业的,污染密集型产业受环境规制的影响较大,所以在环境规制日趋严格的情况下,从理论和实证上研究我国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有利于协调环境规制和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关系,所以此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本文通过运用理论及实证的分析方法,全面研究了我国的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型产业出口贸易的影响。首先,在对环境规制对出口贸易的一般作用机制进行阐述后,接着分别分析了我国环境规制、污染密集型产业出口贸易的现状。基于上述在理论上的回顾,实证研究首先是从污染密集型行业的总量的层面上,利用1997-2010年时间序列的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分析方法,从总量上分析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型行业的出口贸易的关系;接着利用1997-2010年的行业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将重度污染密集型行业和轻度污染密集型行业的回归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本文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分析发现:(1)我国环境规制与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出口贸易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环境规制强度加大,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出口贸易总量会增加。原因是环境规制的严格给企业带来不断增长的成本,同时也促进企业的创新研发,最终产品的成本会降低,出口贸易增加;(2)虽然环境规制强度对重度污染和轻度污染行业的的影响是相同的,但是对重度污染密集型行业影响大。原因是重度污染密集型产业为了改善境况会更加注重企业创新,开展创新活动,促进出口贸易;轻度污染产业如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成为新的出口优势产品,其自发出口倾向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