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我国场外交易市场发展的特色产物,三板市场在成立初期,主要用于解决原法人股交易系统STAQ、NET遗留法人股流通问题。为发挥市场融资功能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新三板于2006年应运而生,并在2012年首次扩容后,实现挂牌企业、流通股本的快速增长。2014年新三板完成从试点到全国范围的扩容,意味着其已成为我国资本交易市场的重要补充。尤其是做市商制度在新三板正式推行实施后,券商、投资者、企业纷纷涌入新三板,挂牌企业新增数量及年总市值屡创新高,市场地位大幅度提升。2015年7月31日,新三板摆脱场外市场的范畴,正式被纳入到场内市场。截至2015年底,新三板挂牌公司已达5129家,总市值超过2.46万亿元,2016年5月,新三板将实行分层管理,企业被划分为基础层及创新层,实行不同的管理标准,为日后构建转板制度奠定良好基础。新三板目前虽已面向全国范围,大量的投资者和资金涌入新三板,但是市场仍缺乏流动性,稳定性较差,并面临着较大的流动性风险。随着新三板市场地位的不断提高,市场将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在此发展背景下,深入分析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风险特征,并据此提出合理的风险管理建议,对充分发挥新三板的企业孵化、价格发现、资源配置等功能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了解新三板现行交易制度的基础上,从市场宽度、市场深度、价量综合三个维度分别构建流动性指标,并结合横向比较及纵向比较分析新三板市场流动性特征。接着采用GARCH模型测算样本股的流动性波动率,据此分析新三板流动性风险的长期变化特点。继而进一步构建La-VaR模型以实现更为准确的风险值测算,基于所选样本股的流动性风险值,观察新三板流动性风险的短期特征。研究表明,从长期来看,新三板经历成立初期的疲软之后,在2014年扩容后交易量呈现井喷式增长,流动性水平波动剧烈,并与行业、交易方式等存在相关性。从短期来看,新三板流动性风险在市场风险中占比较高,其中以外生流动性风险为主,市场因素更容易引起流动性风险的变化。由此看来,针对流动性不足的新三板,风险管理应侧重提高企业资质、深化分层管理、强化做市商等制度建设,可有效提高新三板市场流动性,降低流动性风险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