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关联理论出发,阐述其对外宣翻译中的文化缺省现象的解释力,以及对重构文化缺省信息的指导作用。关联理论是由巴黎大学的斯波伯和伦敦大学的威尔逊共同提出的,作为一门阐释交际的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的影响现在已经远远超出了语用学的领域,它成了当前指导语用翻译的新论。威尔逊的学生格特出版了专著《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格特认为翻译是一种翻译性行为,译文就是在翻译性方面寻求与原文相似,同时翻译行为受关联原则的制约。寻找关联的过程是一个认知和推理的过程,是一个付出努力的过程。关联理论的翻译观对翻译的解释是动态的、辩证的,它能以关联性抓住翻译的本质,对翻译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文化缺省是一种文本中常见的但又往往被人忽略的文化现象。它是指作者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对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文化缺省是通过作者的意向读者恢复其记忆图式中的相关文化信息,填充缺省空位,建立连贯关系的。但在翻译中由于原文作者与译语读者的认知环境不同,存在文化差异,原文中的文化缺省往往变得十分棘手。很可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导致误读或理解障碍。而对外宣翻译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外传播的效果,进而影响到对外交流的成败。由此,在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外宣翻译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对外报道奉行“内外有别”的原则,这是由它所针对的读者群决定的。它的读者群是对中国事物知之甚少的一般外国受众,这一特性使它成为不同于一般汉英翻译的特殊形式。然而,在翻译实践中,由于译者自身文化知识的缺乏和对译文读者文化知识的预测不足,加上文化预设对译者所造成的干扰,由文化缺省引起的翻译问题屡见不鲜。本文作者试图从关联理论视角对文化缺省现象做一些浅显的剖析,并尝试性地探讨鲜有关注的外宣翻译中的文化缺省现象。分析对外宣传品的翻译特殊性,并就文化缺省现象对外宣翻译产生的影响和带来的问题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进而分析归纳了在翻译实践中处理这一文化现象的途径和方法。希望拙文能对外宣翻译工作者有所启发和指导,以便更好地为对外交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