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象征与秩序——对民俗活动“旺火”的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旺火曾经是遍布华夏大地、在民间极有影响的民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其分布地域极度萎缩,影响逐渐减弱,濒临绝迹。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学界对旺火这种正在迅速消失的、具有收集、保存和记录价值的“民族民俗文物”,大多仅记载了其表层的文化符号,缺乏深层的关注和研究。晋北地区怀仁县旺火习俗留存完整,且广泛渗入岁时节日与人生礼仪,是中国旺火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论文将怀仁旺火作为研究之文化事项,运用田野调查辅以文献调查与统计调查的方法,对其文化地理分布、史载与源起、仪式场景与象征意义、处于不断变迁中的承载这种符号的活态的人群、技艺、社会心理以及旺火作为民俗活动与社会经济的互动等,进行深入、系统的描述和分析。通过对这项民间活动仪式、社会支撑及其变迁的微观描述,反映社会文化变迁;并采用综合的视角,深层解释旺火文化表演活动背后的社会意义。 论文创新点: 1、对旺火习俗的起源、文化地理分布、旺火的仪式场景与象征意义、旺火的社会支撑及其变迁等内容做系统研究,填补对这项活动研究的空白。 2、旺火作为一种民间习俗,学界普遍认可。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它不仅是年节祭祀礼仪的组成部分,还跨入当地人的生命礼仪,具有仪式行为特点,故引入仪式分析的角度,分析旺火仪式活动对当地社会结构的塑造作用,及其作为一种符号性文化表演所反映的内在社会秩序。
其他文献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传统农业经济因其规模小、耗能大、产出效率低等因素难以满足现代市场经济的需求。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是目前国内
当前我国的互联网事业蓬勃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也迅速的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与此同时,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农村地区的社会空间结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都发生
自尊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对自己获得正向的、积极的评价和体验,它对个体形成健康的心理和高水平自尊有着积极的影响。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不断趋于成熟,由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就业乃民生之本,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行为与其就业质量息息相关,进而直接影响其市民化的进程。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