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特拉西提出意识形态概念以来,意识形态的内涵就不断发展和丰富着,在意识形态的发展历程中,马克思赋予了意识形态真正的批判性内涵,并把它与产生意识形态的现实社会基础结合起来,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存在及其占统治地位思想观念的全面批判。在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研究上,不同的理论视角显示出意识形态批判丰富的思想内涵。本文的总体思路是通过了解拉康的象征界理论的实质,进而考察主体无意识维度下的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内涵,通过这个解读,我们理解统治阶级将阶级的特殊利益说成是普遍利益的内在原理,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进而揭示主体作为无意识的主体认同意识形态的过程,以此深入分析象征界理论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内涵的研究价值。论文分五章。第一章总体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以及主要研究方法,体现文章论题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研究的视角之新。第二章首先探讨拉康象征界理论的理论语境,这个理论语境主要探讨两方面内容:象征界理论的理论资源以及象征界理论的实质,通过象征界的运作模式揭示主体本质的无意识性。第三章主要考察拉康“他者”概念与意识形态批判角度的伪人民性之间的联系,文章指出主体将整个社会的意识视为自己的意识,把本不是自己的意识视为自己的意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用拉康“他者”的角度来解释。这部分内容首先是界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他者”,指出主体性与意识形态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其次是运用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的逻辑方法展开对意识形态“他者”的深究,从中发现意识形态批判意义上的伪人民性的形成机制,最后通过直面意识形态的伪人民性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指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人民性的实现路径。第四章主要探讨拉康能指概念与意识形态现实作用的有效性之间的联系,通过能指认同的内涵,理解主体在政治层面、经济层面、文化层面上对意识形态无意识认同的深刻内涵,揭示这种无意识认同的作用一方面体现在意识的能动作用,即意识形态的内容虽然虚假,但其作为主体的主观想象而发挥作用,能指与所指的分离指出意识形态作为语言符号与作为内涵意义的差距,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国家机器具有构建共同体的功能。第五章是拉康象征界理论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现实价值:一是要认识到共同体的形式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阶段;二是要理解灌输理论是作为个体的人能生存于社会中的必要环节,三是要重视社会舆论对意识形态的引导作用;四是要合理看待主体对意识形态的误认。文章试图从拉康象征界理论中获取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新理解,以此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