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湿地大型底栖动物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功能群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68105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型底栖动物在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相关研究目前还仅仅集中在物种编目的层面上,为完善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揭示大型底栖动物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分别于2006年春季、夏季以及2008年夏季,在黄河三角洲湿地典型生态系统内,使用自制0.1m~3箱式采泥器采取土壤样品,对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和监测,包括种类组成、多样性、时空分布及环境因子,在此基础上对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进行划分。结果如下:(1)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水平空间上,由入海口向内陆延伸过程中,软体动物种类逐渐减少且80%以上分布在低潮滩;环节动物表现为水生植物群落>中生植物群落>旱生植物群落;节肢动物由甲壳纲动物向昆虫纲动物过渡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种数、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水生植物群落>中生植物群落>旱生植物群落,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表现为中生植物群落>水生植物群落>旱生植物群落。垂直空间上,95%的种类和个体都分布在0~20cm土层范围内,且表聚性非常明显。(2)大型底栖动物时间分布大型底栖动物春末、夏末种类变化不大,不同季节各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变化均表现为芦苇地>农田棉花>潮间带(低潮滩和高潮滩)>防护林(刺槐林、白蜡林和杨树林)>草地;整体上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夏季明显高于春季。(3)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划分41种大型底栖动物中,有植食者14种,为优势功能群,大灰象虫等为代表种;浮游生物食者7种,光滑河篮蛤等为代表种;肉食者6种,双齿围沙蚕等为代表种;碎屑食者6种,直隶环毛蚓为代表种;杂食者8种,日本黑褐蚁等为代表种。从空间分布来看,入海口向内陆延伸过程中,浮游生物食者主要分布在水生植物群落,而植食者主要分布在中生植物群落中。时间分布上,各生境不同季节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差异不大,芦苇地差异最大,春季碎屑食者2种,到了夏季消失。(4)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关系分析在土壤理化因子中,含水量与大型底栖动物相关性最大,除了种类以外均达显著水平以上;土壤盐度对大型底栖动物丰富度影响较大,土壤无机碳与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显著正相关,而水溶性有机碳与生物量、土壤速效氮与种类极显著负相关,速效钾与丰富度指数显著负相关,速效磷与均匀度指数极显著相关。(5)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相似性对黄河三角洲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环境因子聚类分析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相似分析比较发现生活环境越相近的植物群落,大型底栖动物相似性越高,林地与农田之间群落相似性较高,其余生境之间较低。
其他文献
本文以帽儿山和露水河两个试验点的27年生的红松种源试验林及帽儿山试验点采集的红松球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种源水平上研究了红松的生长、材性、生物量、含碳量及种实性状的
本文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旱柳、馒头柳、垂柳、金丝柳及沙柳5种柳树的内生真菌进行了种群组成、多样性研究和内生真菌拮抗菌的筛选,结果表明:(1)从柳树各部位1197个样本中共
利用遥感影像及统计资料,借助于GIS技术以及数理统计方法,对章古台地区近21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及樟子松固沙林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在21年时间
本文以容县杨梅和荸荠杨梅的种子以及东魁杨梅的茎尖、半木质化茎段和未木质化茎段作为试验材料,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浓硫酸软化种皮的预处理时间、种子的不同消毒灭
苔蛾族(Lithosiini)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鳞翅目(Lepidoptera)目夜蛾科(Erebidae)灯蛾亚科(Arctiinae)。本论文在广泛采集西南地区苔蛾族标本的基础上,对我国云南、藏东南地
亚洲百合(Asiatic lily)属于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是目前百合最常见的栽培品种群之一,也是现代百合包含品种最多的一个类群,有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是研究百
Brassinolide Enhanced Expression(BEE)基因编码植物所特有的bHLH转录因子,是调控油菜素内酯信号转导的重要元件。本实验通过构建白桦BpBEE2基因的植物过表达载体和抑制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