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环境心理学发现大量环境问题根源于个体环境行为,并强调干预个体环境行为有助于环境治理。例如,由节俭习惯倡导培养的节俭行为能够减少能源使用,或者由能源技术开发驱动的效率行为能够提高能源利用率。然而,环境保护是一个“人”与环境复杂互动的过程,它既强调单一亲环境行为的有效实施,更需要不同亲环境行为之间的紧密联动。所以,研究环境问题需要突破“行为孤立”思维,关注行为与行为之间的潜在因果联系,即“行为溢出”效应。“行为溢出”效应指出,针对一种行为的干预可能会增加或减少后续其他非目标行为(积极或消极溢出)。这表明,目标亲环境行为既可能增加后续非目标亲环境行为,发挥环保干预策略“以小拨大”的作用,也可能会减少后续非目标亲环境行为,弱化环境干预效果,甚至出现“反弹效应”。据此,关注行为溢出效应分析,更有助于解释亲环境行为泛化或不一致现象,并从全局性角度考虑环境治理问题。同时,作为重要环保干预目标行为,节俭和效率行为还分别是一种低成本高频率或高成本低频率的行为,即二者涉及不同程度的损失。依据预期理论和损失规避效应,损失是影响个体环境行为产生和抑制的重要因素。所以,在亲环境行为溢出效应中,到底是低成本高频率的节俭行为会积极溢出?还是高成本低频率的效率行为会积极溢出?尚未有研究深入探讨这一科学问题。据此,本研究主要探测环保活动中节俭与效率行为的溢出效应、溢出机制以及干预方式。一方面,这可以挖掘出节俭和效率干预策略与后续环境行为的“涟漪效应”,完善亲环境行为干预和溢出效应研究;另一方面,这也能寻找改变后续非目标环境行为的干预策略,发挥节俭和效率干预措施“以小拨大”的作用,进而深度开展环境治理。本研究通过三个系列实验研究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探究环保活动中节俭与效率行为的溢出效应及其机制。研究主要通过回忆范式、情境模拟、Python程序模拟操纵节俭行为和效率行为,采用量表、行为情境模拟、内隐联想测验(IAT)测量后续非目标亲环境行为。研究一通过3个实验探讨环保活动中节俭与效率行为的溢出效应,包括外显溢出效应(实验1和2)和内隐溢出效应(实验3),并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以便于后续研究;研究二基于相关文献,引入潜在中介变量环境自我认同,通过1个实验探讨环保活动中节俭与效率行为的中介作用机制(实验4),以明晰节俭与效率行为溢出效应的内在作用路径;研究三基于相关文献,引入潜在调节变量环保标签(“环保主义者”标签vs.“非环保主义者”标签)和支持环保价值观人数(多数人支持vs.少数人支持),通过2个实验分别探讨不同环保标签条件下(实验5)和不同支持环保价值观人数条件下(实验6)环保活动中节俭与效率行为的溢出机制,以期进一步明确节俭与效率行为溢出效应的边界条件和干预方式。本研究结果发现:(1)相比于效率行为和对照组,节俭行为更能够积极溢出(外显和内隐溢出效应具有一致性),促使被试做出更多一般非目标环境行为和具体非目标环境行为,且效率行为与对照组的溢出效应和程度无显著差异。(2)环境自我认同中介了节俭与效率行为的溢出效应。节俭行为比效率行为更能够提高被试的环境自我认同,进而增加其一般非目标环境行为倾向和具体非目标环境行为倾向。(3)环保标签调节了节俭与效率行为的溢出机制,且仅在“非环保主义者”标签下,环境自我认同的中介效应显著。这表明,相比于效率行为,“非环保主义者”标签会显著降低节俭行为的环境自我认同,进而促使被试减少一般非目标环境行为、具体非目标环境行为和集体非目标环境行为。(4)支持环保价值观人数调节了节俭与效率行为的溢出机制。虽然在少数人和多数人支持条件下,环境自我认同的中介效应都显著,但是少数人支持比多数人支持更能够加强环境自我认同和集体非目标环境行为倾向之间的联系。同时,支持环保价值观人数仅可调节环境自我认同和集体非目标环境行为倾向的关系,并未调节环境自我认同和一般非目标环境行为、具体非目标环境行为的关系。本研究进一步证明了节俭与效率行为在亲环境行为溢出效应和行为一致性中的重要作用,明晰了节俭与效率行为在溢出效应中的差别,解释了节俭与效率行为在行为溢出效应中存在差别的原因。这有助于补充和完善亲环境行为溢出效应、自我知觉理论和认知失调理论等。同时,研究还提出了不同的调节效应路径,分别以环保标签和支持环保价值观人数为调节变量构建了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发现了环保活动中节俭与效率行为溢出机制的边界条件和干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理解民众环保行为的连续性和波动性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定公共环保政策和建立长效环保机制贡献了一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