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犯罪行为后说谎的眼动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an04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经典的 ERP-GKT测谎范式的局限之一是不利于判别知情无辜者,本研究通过区分认知成分和说谎成分,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研究使用眼动仪技术,考察了犯罪知识范式中的具有犯罪信息的犯罪者和知情者的眼动差异以及经过练习说谎的犯罪者和知情者的眼动差异,以期找到稳定的眼动区分指标,提高测谎的命中率。  方法:研究由三个递进关系的实验组成,实验一目的是验证眼动指标能否区分GKT范式不同的刺激成分,采用2(图片性质)×4(图片类型)的被试内设计,因变量是被试观看不同图片时的瞳孔直径和反应时的平均值。实验二目的是验证眼动指标能否区分GKT范式不同的受测者,采用2(被试类型)x2(图片性质)的被试内设计,因变量是被试观看图片时的瞳孔直径、眨眼频率和反应时。实验三在实验二的基础上,引入练习说谎的因素,探讨眼动指标对练习说谎的“犯罪者”和“知情者”的区分效果。采用2(被试类型)×2(问题类型)的被试内设计,因变量是被试回答问题时的眨眼频率、瞳孔直径和反应时。  结果:实验一通过对关键图片和无关图片的辨别分析,发现在关键图片引起的瞳孔直径显著大于无关图片,关键图片引起的反应时显著小于无关图片。实验二引入说谎成份,要求“知情者”诚实反应,“犯罪者”说谎反应,结果发现“犯罪者”在关键图片上引起的瞳孔直径、眨眼频率、反应时显著大于知情者。实验三引入练习说谎的因素,结果发现在眼动指标上,二者的差异不显著,但是在反应时上,“犯罪者”显著小于“知情者”。  结论:1瞳孔指标和反应时能有效区分信息是否跟犯罪相关。犯罪相关的信息引起瞳孔直径增大,反应时缩短,验证了GKT范式中的认知成分。  2瞳孔指标、眨眼频率和反应时能有效区分个体是否说谎。说谎条件下,个体的认知负荷增加,引起瞳孔直径增大,眨眼频率增加,反应时延长。验证了眼动指标能区分出GKT范式下不同的受测者。  3在练习说谎的条件下,瞳孔直径和眨眼频率很难区分出个体是否说谎,但是,说谎个体的反应时可能会比较短。
其他文献
现代教学要培养具有自我更新知识能力的终身学习者,这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应由注重教法到注重学法的方向进行。首先,应该积极开展学习理论的研究,学习策略、认知策略、智力
人类的需求总是无止境的,而用来满足人类需求的资源却是有限的。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着需求无限和资源稀缺的矛盾,体育资源作为一种社会资源也无法例外。随着教育需求的不
本研究针对副中央凹词n+1的词频是否影响汉语阅读词n+2预视效应这一研究上所存在的争议,采用边界范式,结合两个双因素被试内实验,首次将边界位置作为自变量,探讨汉语阅读中词
目的流畅是积极心理学中一个新兴的概念,它是个体基于对某一事物的兴趣,而自发自觉的投入该项活动并完全陷入其中,同时产生了一种忘我的愉悦体验。同时伴随对目标的关注、注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中国女足在世界的舞台上,曾经屡创佳绩,中国女足曾经获得1996年奥运会和1999年世界杯亚军,14年雄霸亚洲女足盟主地位。然而随着女子足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各国女足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