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恭城瑶族自治县是一个以瑶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位于广西东北部,毗连湖南南部江永地区,历史上因地理位置特点、军事战略作用突出、水陆交通发达,丰富多彩的移民文化不断在此碰撞交融。传统祠堂是宗法制度下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间建筑,恭城传统祠堂受到不同民族及不同地域移民原乡传统建筑样式及做法影响,发展出强烈的在地化的地方特色,但目前尚未有建筑学领域的研究。城镇化运动背景下,恭城传统祠堂的保护面临严峻的形势,本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湘江-漓江-桂江流域传统建筑大木构架及谱系研究(编号:51668004);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桂江流域传统建筑形制及其保护研究(编号:2015jjAA6009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恭城瑶族自治县是一个以瑶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位于广西东北部,毗连湖南南部江永地区,历史上因地理位置特点、军事战略作用突出、水陆交通发达,丰富多彩的移民文化不断在此碰撞交融。传统祠堂是宗法制度下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间建筑,恭城传统祠堂受到不同民族及不同地域移民原乡传统建筑样式及做法影响,发展出强烈的在地化的地方特色,但目前尚未有建筑学领域的研究。城镇化运动背景下,恭城传统祠堂的保护面临严峻的形势,本论文首次尝试对恭城传统祠堂的建筑形制进行研究,目的是建立基本的信息库,使恭城地域建筑文化与传统得以保存延续。本论文基于大量的实例调研与考察走访,结合相关史料、文献的整理,针对恭城传统祠堂的地域特征形成背景、平面组织、构架系统、构件进行探讨,分析形制来源,总结形制特征,得出形制演变规律,解释形制演变的原因。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导论,阐述了选题源起与研究意义、范畴、内容、方法。第二章从地理气候条件、民族构成、社会发展变迁、民间信仰入手,分析恭城传统祠堂的产生与总体特色。第三章讨论了恭城传统祠堂总体格局及各个堂屋单体格局的特征,涵括了功能、空间、尺度与设计意图的分析。第四章讨论了恭城传统祠堂各个堂屋单体高度的联系,与四种构架类型:抬梁式构架、插梁式构架、抬梁式与插梁式混合的构架、硬山搁檩构架及子型的特征、做法、分布。第五章讨论了恭城传统祠堂中实用功能与艺术内涵相结合的三类构件:扁作月梁、露明瓜柱、柱础,梳理归纳其类型、做法、分布、装饰特征。第六章结语,对全文的研究结论与成果进一步提炼概括,最后提出展望。其中,研究形制来源主要运用了对比的研究方法,研究形制特征则主要运用了类型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的内容是第三、四、五章内容的前提与基础。
其他文献
微针作为一种对患者友好的技术,可将药物输送到预期的作用部位,以替代传统的口服和静脉注射剂型,有广大应用前景且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在已有构建微针模板的经验基础上,通过搭建丝素蛋白微针控释递药平台,对微针基材配方进行优化筛选,并选取两种小分子药物:脂溶性的褪黑素和水溶性的胸腺五肽作为模型药物,探究释放规律,为微针体内用药提供一定的基础。将不同比例的脯氨酸添加到丝素蛋白中,通过浇铸和抽真空制备丝素蛋白微针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将乡村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各种新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应运而生,尤其是乡村体育旅游,集休闲娱乐、强身健体、村落文化于一体,成为学界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压力与日俱增,因此国外建立了主张“回归自然、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慢城应对“城市病”。经实践证明,慢城引入国内并且能够很好地应用在乡村领域,慢城理念的倡导,对同样追求生态环保、
本次试验设计利用碳纤维布修复加固了 3个缩尺比例为1/2的内置X形斜撑型钢混凝土短肢剪力墙试件,采用拟静力试验方法分析试验采集到的数据,研究其抗震性能。3个试件具有相同的尺寸、配筋率和轴压比,经加固修复后试件的变量为是否有钢筋斜撑作用、是否修复屈曲钢筋和碳纤维布加固修复的方案(A型和B型)。在试验过程中仔细观察并记录碳纤维布和混凝土的破坏发展情况,将数据采集仪测量的位移、荷载等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将
装配式建筑就是把部分或全部的预制构件在工厂制作,然后在现场进行装配,不仅节约了劳动力成本,缩短了建筑施工周期,也提高了预制构件成品质量,同时还避免了现浇施工带来的各种环境污染问题,相比现浇施工而言有着诸多优势。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装配式柱-柱连接节点,节点中采用了新的钢筋连接方式——钢筋灌胶搭接。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12个钢筋连接试件的拉伸试验,研究了钢筋灌胶搭接的三种破坏形态,给出了建议搭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的眼部并发性疾病,需要在早期确诊和医治才能避免对患者视力造成影响。DR的诊断方式有许多种,而眼底照相检查相比其他检查更加直观和简便,眼底相机设备费用也相对低廉,是最适合用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的方式。现阶段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基本依靠眼科医生对眼底图像的肉眼观察,检查准确性依赖眼科医生的医术。但是医生的人工诊
从能源储备和环境保护等多角度考虑,开发稳定的可持续新能源已迫在眉睫。在各类新能源中,具有安全环保和可再生等特点的氢能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能源。电催化分解水是产生氢气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目前最好的电解水催化剂以铂、钌等贵金属基材料为主,但由于其存在着储量低和成本高等问题,很难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因此,研究并设计高活性和低成本的电解水催化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贵金属掺杂到过渡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
研究目的:有氧能力的高低是决定耐力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关键。低氧训练作为提升有氧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低氧训练时的负荷强度和负荷量是影响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低氧环境下峰值摄氧量(Peak oxygen consumption,VO2peak)的降低程度存在个体差异,部分下降程度大的高水平耐力运动员无法维持设定的训练负荷强度和负荷量,因此导致神经肌肉衰退,成绩没有提高。研究表明,VO2p
在一般大气环境下,由于混凝土碳化引起的钢筋锈蚀常有发生。合理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制备出高性能混凝土,并准确的预测混凝土结构的碳化深度,及时采取防护措施是避免结构破坏的关键。鉴于此,本文根据混凝土碳化机理,基于混凝土碳化深度分析的实用预测模型,建立基于配合比设计参数的碳化深度多因素计算模型;开展混凝土加速碳化试验,验证碳化深度多因素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和普适性;结合混凝土强度多因素模型和混凝土材料成本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指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并配置受力普通钢筋而制作的普通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柱作为钢筋混凝土领域中最常见的结构构件,因其易取材、低造价并有一套较为成熟的设计准则,成为建工领域最常用的柱结构形式。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结构工程向着层数更高,跨度更大,荷载更重的方向发展,建筑上部承重结构中的柱子截面尺寸也越来越大,柱中配置的钢筋数量也成倍增加,进而导致钢筋笼施工工艺复杂、占用建筑空间等问题,此
建筑结构中局部承载构件在爆炸、车辆撞击、恐怖事件等偶然作用下发生局部失效,并由此引发结构的整体或者大部分连续倒塌破坏。几十年来,预应力技术飞速发展促进了建筑结构向着大跨度、大空间方向发展,也带来了连续倒塌的安全隐患。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建筑结构中广泛应用,而目前针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的试验和理论研究较少。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倒塌试验研究在中柱失效情况下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