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银的硫代硫酸盐法浸出通常在含铜的氨性体系中进行。反应过程中,NH3与Cu2+形成Cu(NH3)42+,催化金、银的反应过程,且氨的浓度对回收率的高低有显著影响,成为不可或缺的药剂。然而,氨会对环境形成不利影响。同时,Cu(NH3)42+在催化金银浸出的同时,也加速了S2O32-的氧化分解,极大增加了硫代硫酸盐的消耗,使得该方法变得不经济。与传统单质金、银氨性硫代硫酸盐浸出不同,本课题针对一种无氨硫代硫酸盐体系浸出辉银矿新工艺进行机理研究。该工艺由于不使用氨以及任何形式的铵盐,避免了由氨或铵盐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具有低消耗、高效率、环境友好等特点。论文在前人基础上,重新绘制了Ag2S-S2O32--H2O体系和Cu-S2O32--H2O体系Eh-p H图。从理论上明确了体系Ag2S-Cu SO4-Na2S2O3-H2O浸出硫化银的可能性。进行硫化银无氨硫代硫酸盐法浸出实验,考察了硫酸铜与硫代硫酸钠比例、浸出剂浓度、温度、搅拌强度、p H、浸出时间等因素对浸出的影响,当[S2O32-]=0.12mol/L,初始[Cu2+]/[S2O32-]=0.4,[Cu2+]=0.048 mol/L,浸出温度为313K,搅拌强度为400r/min,搅拌浸出5h最终得到98.77%的银浸出率。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等对硫化银无氨硫代硫酸盐浸出前后样品进行分析测试。推测硫化银无氨硫代硫酸盐法浸出可能的机理:Cu2+与S2O32-发生反应形成Cu(S2O3)n-2n+1系列络合物。继而与Ag2S发生取代反应,形成Ag(S2O3)i-2i+1络合物,同时有硫化亚铜产生。为了评估该无氨浸出体系对于实际矿物的浸出效果,进行了实际浮选银精矿浸出实验。在浸出剂离子浓度[S2O32-]=0.4mol/L,[Cu2+]/[S2O32-]适宜比例为0.4,液固比(l:s)=5,浸出温度298K,搅拌强度为600r/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浸出32h,获得了约86.86%的最终银浸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