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谢默斯·希尼的死亡题材诗歌为研究对象。希尼的死亡题材诗歌囊括了自己离世的亲人、北爱尔兰社会冲突中的遇难者、埋藏于沼泽中的铁器时代的木乃伊以及对传统文学中死亡题材作品的翻译、改编和模仿。在死亡题材的艺术传达方面,希尼运用镜头式语言对死亡现象进行了客观冷静地描摹,通过象征手法借真实可感的物象和生命体验来暗示死亡,并且以文学艺术特有的超越物理法则的自由想象,塑造了一个个生死交融的艺术空间。此外,希尼以死亡为主题创作的一系列诗歌还有着丰厚的内在意蕴,并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希尼通过对“遇难者”和“沼泽人”形象的描写勾勒出了一个困扰爱尔兰民族的暴力和死亡轮回,接着又为探索破除轮回的方法做出了努力。其次,在希尼悼念亲人的诗作中他将回忆作为抚慰哀伤,汲取力量的源泉和与死亡抗争的武器。最后,希尼还在诗歌中将死亡作为一种最为本己的可能性置于面前,在向死而生的状态中规划了自己未来的道路。希尼的死亡观可以概括为“背向上帝,面向大地”,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在作品中显露出刻意背离天主教教死亡观的倾向,具体表现为轻视耶稣作为审判者的权威并否弃天主教的灵魂审判。在摆脱了天主教死亡观的束缚后,希尼开始在独立的精神世界中重塑自己的死亡观。他将死亡视为“身体融入大地”的过程,在情感态度上是宁静、平和的。在价值和意义方面,生死的交替在其作品中形成了一个具有双重维度的循环,在物质层面肉身腐朽进入大自然的循环,在精神层面逝者的意志、品质在生者的回忆中世代相承,并最终获得超越死亡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