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20世纪20年代英译汉文学文本中的怪异搭配,考察其汉译文本中怪异搭配的特征及其怪异成因。选择该研究对象有两个原因:一是20世纪20年代的英译汉文本中出现了大量怪异搭配,影响了译文的可读性。二是目前对翻译语言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共性研究,而对翻译语言以何种形式偏离目标语的这种微观描述还尚少,通过怪异搭配可以考察翻译语言是如何偏离目标语的这一现象。为探讨怪异搭配特征及成因,本研究首先收集、整理了中英对应语料库(CEPC)中20世纪20年代的文学翻译作品及其对应的英语源语文本,筛选出翻译作品中的怪异搭配,并对怪异搭配所对应的英语表达方式做了标记;其次,笔者以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翻译作品、汉语原创作品以及20世纪20年代的汉语原创作品分别建成小型语料库,作为参照,并借助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检索相关怪异搭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通过对比分析找出英译汉文本中怪异搭配的特征并探究其成因。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英译汉文学文本的分析以及对三个参照语料库的考察,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从语际角度考察20世纪20年代的英译汉文学文本可以发现,129例怪异搭配中仅有1例所对应的英语搭配也为怪异搭配,其余128所对应的英语搭配皆为正常搭配,即怪异搭配多为汉语译文导致的怪异,就怪异搭配的比例而言,汉语译文比英语中的怪异搭配比例更大。(2)通过对其他三个参照语料库的考察可以发现,20世纪20年代英译汉文学文本中的怪异搭配种类最多,达34种,但其比例不同,主要以v+n(34.11%), adj+n(17.83%),num+quantifier+n(5.43%),adv+v(4.56%),v+adj(3.87%)5类为主;且多为词汇性搭配,语法性搭配为辅。(3)怪异搭配多为违反语义、语法、逻辑规则以及违背常识的搭配。语义层面的怪异搭配通常表现为一个词项突破另一词项的语义期待,“的”结构中则出现几个词项互相违背语义限制的现象;语法层面的怪异搭配常体现在“v+…”结构;逻辑层面的怪异搭配多表现为前项和后项在逻辑上的冲突;违背常识的怪异搭配多为“num+quantifier+n”类型。(4)一些怪异搭配在20世纪20年代汉译文学文本中出现,而在同时代原创文本中没有出现,也有一些怪异搭配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汉译文本中,也同样出现在同时代的原创文本。综上所述,20世纪20年代英译汉文学文本中的怪异搭配特征是有规律可循的,其怪异的成因,可以考虑是由于汉语的变化而导致对搭配评判标准的变化,还有可能是因为译者本身对于词语的不当选择而造成的翻译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