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异步Pi演算及其完全抽象编码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lzh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多线程并发计算在我们生活中越来越普遍,π演算作为一种重要的并发计算模型,被广泛地应用于动态系统的建模上。由于异步通信在许多并发系统中更为常见,例如分布式系统等,因此在同步π演算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可以异步通信的异步π演算。针对二者表达能力的研究也应运而生,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转换编码。然而,受限于编码对名字的控制,现有的转换编码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等价对象通过编码不一定能转换成等价对象,即不满足完全抽象性质。本文研究给出了一个基于异步π演算的子异步π演算,并构造了一个从同步π演算到该演算满足完全抽象性质的转换编码。本文对于子异步π演算的主要研究工作与贡献,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在不改变异步π演算异步通信能力的基础上,构造了主名和辅名两种不同的名字,通过辅名加强了对演算归约顺序的控制。更进一步,研究了子异步π演算的动态特征,通过标号迁移系统给出了操作语义,完整构建了子异步π演算的模型体系。·定义了子异步π演算中的接口等价关系和互模拟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up-to互模拟关系,降低了所需关系的规模。证明了子异步π演算中的互模拟关系为绝对等价关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行为等价理论。通过该理论对表达能力研究中不同对象的等价关系进行分析与验证。·实现了同步π演算到子异步π演算的镜像版本转换编码,对应构造了演算间迁移的操作一致性,解决了原有编码不满足完备性的缺陷。并且利用行为等价理论和结构化定理严格证明了子异步π演算转换编码在互模拟关系下的完全抽象性质,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总的来说,本文提出的子异步π演算和对应编码加强了π演算中对名字的控制,并使多步归约更为可控。相应构建的演算构造规则,以及证明中使用的构造上下文和up-to互模拟等证明技术,为后续更进一步研究同步通信到异步通信的完全抽象编码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帕金森病(PD)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位居第二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与年龄的老化呈现明显的相关,临床表现为禁止性震颤、肌僵直、运动迟缓、肢体平衡障碍、自律功
目的:5-氟尿嘧啶(5-FU)是临床使用的一线抗肿瘤药物,对肝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其具有胃肠道毒性、骨髓抑制等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使用受到限制。中药单体CU是一种天然低毒的酚性
目的:癌症作为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慢性疾病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肺癌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并且已经成为世界公共卫生的主要威胁。在中国,肺癌疾病负担亦相当严峻。目前吸
目的:观察白蝉止咳汤对感染后咳嗽(风邪犯肺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RP的影响。方法:将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以及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感染后咳
随着云计算的迅速发展,数据出现了爆发式地增长。为了高效地存储和共享数据,越来越多的用户将数据存储到云服务器。为了保护数据的隐私性,用户一般先对数据加密,然后再将密文上传到云服务器,但是用户会遇到如何在密文上进行关键词查找的难题。可搜索加密技术允许用户在不解密密文的情况下对密文进行检索操作。本文从多用户数据共享的应用场景出发,提出了两个公钥授权可搜索加密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具体工作如下:
正确的突触联系的形成对大脑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突触形成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参与其中的分子和机制也是多种多样的。其复杂性在于无数突触连接的形成
随着信息科学领域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应用对计算的“算力”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异构多核体系能充分发挥通用处理器和专用处理器的优势,具有灵活、高性能的特点。但该体系处理器核间的划分和通信问题是这类系统设计开发的两大难点。同时,在脑科学研究领域,亟需一种新的神经元活动记录系统辅助大脑信息编码原理的研究,要求具有低功耗、大数据无线传输并实时处理的特点。本文针对该异构多核体系设计中两大问题进行研究,并采
研究目的:治疗良性腮腺肿瘤最有效的方式仍然是手术治疗,而手术方式选择多样,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目前,良性腮腺肿瘤的术式主要是部分腮腺浅叶切除术,但最近有临床研究提出,相
骨肉瘤也称成骨肉瘤,是骨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好发于10-30岁的青少年,但任何年龄都有可能发生。由于其对化疗药不敏感、易转移复发,使得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普遍较低,目前没有有效的靶向药物。因此,寻找治疗骨肉瘤的靶点和相应的治疗药物已成为当务之急。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新型二氨基酯类化合物LR4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对已测的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的IC50值均在百纳摩尔级别或微摩尔级别,其中LR4对骨肉瘤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8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癌灶、颈部淋巴结的超声特征及相关临床病理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