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山区小城镇分质供水工程设计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44121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人们对小城镇供水工程的规模和出水水质的要求日益提高。西南山区小城镇普遍存在地形地貌复杂,水源地水位变差大、水质季节性变化显著等特征。目前,小城镇的工矿企业与居民生活用水通常统一供给,这种供水方式在当前小城镇工矿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存在工艺复杂、处理成本高、智能化程度低等不足。探索适应性强、智能化高、经济效益佳的西南山区小城镇供水技术,对推动小城镇供水工程建设有很大作用。论文以重庆市某小城镇供水工程为例,该供水工程具有水源地水位高差大、水质浊度枯水期低汛期高、工业用水量占总供水量比例高等特点。论文基于以减少供水建设及运营成本为目标,开展取水方式选择、净水工艺基本流程及工艺优化组合、供水系统的智能控制等内容研究,通过实时取水、分质净水、自动控制等技术,实现供水系统的一体化、智能化及节能化。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泵船提水技术西南山区供水工程的江河水源地的水位高差一般较大,平均水温较高,全年无冰冻出现。论文案例选用移动式钢制浮船,船内安装2台潜水泵取水。在水力计算的基础上,确定了水泵的流量、扬程、功率等,并通过原水管道引自净水设施。(2)分质净水工艺1)思路本供水厂兼为工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生活供水,设计取水量为4500m3/d,其中,工业生产日供水3000m3/d,生活用水1500m3/d。在原水浊度低于15NTU时,供给生产用的3000m3/d原水直接输至生产供水池;测定浊度较高时,生产用水经过混凝、沉淀后输至供水池。供生活用的1500m3/d原水,无论浊度高低,均需通过严格的净水达标处理。2)生产工艺混合:采用湿投法投加碱式氯化铝(PAC),加药设备选取100L/h的隔膜计量加药泵。药量由流动电流混凝投药自动控制系统根据不同期间水质、水量,通过对加药泵变频调速,以改变药液投量,节约药耗。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使药液与原水充分混合,保证混凝效果。絮凝沉淀:絮凝沉淀一体布置,形成网格反应斜管沉淀池。絮凝设施为网格反应絮凝池,20格反应孔室围绕沉淀池两侧对称布置。经过絮凝的原水由穿孔配水墙流入上向流斜管沉淀池。沉淀结束后,原水由6条集水槽汇入出水渠。过滤:过滤设备采用重力式无阀滤池,池内采用无烟煤、石英砂双层滤料。配水系统选用小阻力平板孔式滤板。过滤处理实现了运行全部自动化,操作方便,工作运行可靠,且效果显著。消毒:过滤后,通过水射器投加二氧化氯进行消毒。选用一备一用2台某型号二氧化氯发生器制作消毒剂,生产原料为自来水和工业用食盐。(3)智能控制系统论文研究了基于PLC语言编程的智能供水控制系统,以达到按需所取、分水质净水的目的。智能控制系统包括以下两方面:1)取水控制:取水系统选用“液位传感器+PLC+通用变频器”的控制方式。在生活和生产供水池内安装静压式液位仪,液位仪中的传感器实时向控制主机发出水位信号,主控制器接受信号,当检测出水位信号到达设定值后,PLC自动准确地向变频器输出启、停水泵信号,实现水泵启闭。2)分类输水:采用在线浊度分析仪检测原水水质,判断原水是否直接满足工业用水需求;并通过电磁控制阀实现不同情况的原水分流控制。论文在研究适应山区大变差水位的取水工程、分质供水的高效经济净水工程、远程智能化管理的控制系统方面进行了探索,对西南山区小城镇供水工程的优化研究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工程实践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三峡成库蓄水后,库区航道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码头建设中常常遇到深水施工问题。钢管混凝土嵌岩桩是在覆盖层较浅的深水码头和跨江桥梁建设中经常采用的深基础型式。钢护筒
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eeptor,AR)属于核受体家族中的类固醇受体,是一类配体依赖型的转录因子。核受体家族成员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它们主要由三个结构域组成: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