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甾醇对Con A诱导的急性肝炎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_yin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自身免疫性肝损伤,是人类自身免疫性肝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原发性胆道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的临床特征。尽管上述疾病的成因各异,机制也不十分清楚,但一般认为活化的T细胞在介导自身免疫性肝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T细胞是适应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细胞表面的T细胞受体(TCR)与抗原呈递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分子所结合的抗原肽接触,同时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与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的共刺激分子结合。两种细胞之间的这种分子结合,形成免疫突触,诱导T细胞内多途径的信号转导,包括m TOR信号的激活,从而刺激T细胞增殖。临床免疫抑制药物雷帕霉素的免疫抑制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能阻断T细胞的活化,因此T细胞是防止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潜在靶标。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炎是研究活化T细胞介导肝损伤的理想模型。Con A是从豆科植物种子刀豆中提取的一种植物凝集素(糖蛋白),具有强烈的促有丝分裂活性(因而是一种丝裂原,mitogen),可强烈诱导T细胞活化,并使之大量增殖。将Con A注射到小鼠体内,其一方面与血管内皮细胞甘露糖受体结合,另一方面也强烈激活T细胞,使之大量聚集于肝血窦,释放TNF-ɑ、IFN-γ等炎症细胞因子,导致肝细胞死亡,从而造成肝损伤。传统中药材蒲公英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中药自古以来被应用于传统东方医学中。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之功效,对乳痈乳疖等炎症有特效,其抗炎药效记载于多种中医重要典籍中,其中《本草纲目》载明,蒲公英为“足少阴肾经君药也,本经必用之”;《本草经疏》谓之“解热凉血之要药”,足见其在抗炎中药中的重要地位。该药单味即起效,这促使我们探索其抗炎成分的药理机制。蒲公英甾醇是从蒲公英中提取的有效活性成分,过去的研究表明蒲公英甾醇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炎、抗氧化和抗肿瘤等,其中抗炎活性得到较广泛研究,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中,我们用Con A诱导的急性肝炎动物模型以及利用小鼠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蒲公英甾醇对T细胞活化、增殖以及Con 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炎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通过对C57BL/6J小鼠尾静脉注射Con A,建立急性肝炎模型。2.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3.利用流式微球陈列技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和动物血清中IL-2、IL-4、IL-6、IFN-γ、TNF-ɑ、IL-17A和IL-10的含量。4.体外分离小鼠肠系膜淋巴结细胞及培养。5.WST-1检测蒲公英甾醇对Con A刺激后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的增殖。6.用CD3、CD25(IL-2受体ɑ链,IL-2Rɑ)、CD69流式抗体标记小鼠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表面分子表达情况。7.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裂解产物m TOR通路相关蛋白(AKT、p70S6K1、4E-BP1)以及IL-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STAT5、PDK1和CAMKII)的表达水平。结论:蒲公英甾醇能有效减少Con A诱导的急性肝炎中血清ALT和AST水平以及TNF-α、IL-2和IL-6的产生,减轻肝脏坏死程度。此外,蒲公英甾醇可以抑制Con A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增殖,降低其表面分子CD25(IL-2Rα)表达和IL-2的分泌,并抑制Con A诱导的m TOR信号与IL-2信号的激活。提示蒲公英甾醇可能通过抑制IL-2和IL-2Rα表达以及m TOR信号通路从而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并且减轻依赖T细胞激活的Con A诱导的急性肝炎症状。
其他文献
以玉米淀粉为原材料、醚化剂采用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A),制备出阳离子醚化淀粉(St-GTA),以取代度(DS)和反应效率为指标确定其最佳制备条件。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表征分析,确定醚化反应成功;并采用粘度法对St-GTA进行抗酸抗碱性能测试。接着采用丙烯酰胺单体(AM),与制得的St-GTA进行复配,复配过程选取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分别是反相乳液法和水溶液聚
学位
在低压电器领域,绿色环保的Ag-SnO2电接触材料被认为是有毒的Ag-Cd O电接触材料最有希望的替代材料。但是SnO2与Ag基体润湿性差,导致Ag-SnO2电接触材料在工作过程中SnO2与Ag易分离,SnO2在材料表面大量聚集导致电阻增大,温度升高,最终导致材料失效,影响材料的使用性能。因此,本文分别探究了SnO2掺杂和形貌调控对Ag-SnO2电接触材料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利用溶胶
学位
刺激响应性凝胶是一类受到pH、光、温度、盐等外界环境刺激后发生溶胀-收缩转变的智能材料。pH/盐敏感性凝胶能依据体内各个器官环境存在酸碱性、离子强度的差异,使药物在特定时间和部位进行释放,从而实现靶向定位精准给药,但对制备可控性、生物相容性、刺激响应敏感度等有较高要求。针对上述要求,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设计合成高性能的新型刺激响应性凝胶,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论文基于聚离子液体的结构设计,在乙烯基咪
学位
近年来,传统溴系阻燃剂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s,HBCDs)逐步被禁止使用,新型磷系阻燃剂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 esters,OPEs)作为主要替代品,其生产和使用量不断增长。两类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介质和生物体内均有广泛检出,并且被证实具有多种生物毒性,进而引起人们对HBCDs和OPEs的潜在健康危害的广泛关注。1)随着电子产品中阻燃剂使用类
学位
随着工业排水和用水限制的提升,废水有效处理及“零排放”已成为煤化工行业废水处理和水回用的关键目标。反渗透(RO)由于高效的脱盐效率和技术成熟度,已成为煤化工高盐废水处理的关键技术,但RO膜污染仍是限制RO稳定运行和维护的关键,是煤化工废水零排放的瓶颈。针对煤化工废水RO膜处理系统夏季严重污堵的问题,本研究以某一级两段式RO系统为主体处理工艺的煤化工污水处理系统为考察对象,综合分析其系统运行效能、明
学位
厌氧污泥颗粒化是高效厌氧反应器启动成功和稳定运行的基础与关键,而污泥的自固化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过程,其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从而导致厌氧反应器普遍存在启动周期长这一工程技术难题。目前,国内外学者为解决这一难题开展了大量以各种惰性生物载体促进污泥颗粒化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将以AMC(Anaerobic microorganism carrier)颗粒作为微生物骨架载体填充U
学位
吖丙啶是一类最小且具有高度环张力的三元氮杂环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天然产物等领域。近年来,吖丙啶作为一种含氮砌块用于氮杂环化合物和非环状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取得了快速的进展,但主要是通过C-N键或C-C键的断裂完成吖丙啶的开环和后续的转化,从而限定了吖丙啶在有机合成中的广泛应用。因此,通过设计一种独特的断键方式,发展一种新型的合成策略将吖丙啶用于复杂分子的合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我们研究小组
学位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是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载体。人物通讯作为一种新闻体裁,其实用性特征十分明显,隶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本文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人物通讯单元的教学为例,探讨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大单元教学策略,依据“提炼主题”——“走进文本”的行文顺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单元教学模式。
期刊
本文设计了一种新的Ag掺杂改性CeO2的方法,采用水热法及模板法制备出球形与核壳CeO2并对其进行复合制备出CeO2/g-C3N4和CeO2/g-C3N4/Zn O复合材料。采用XRD、SEM、TEM、XPS、BET、FT-IR、UV-Vis等手段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光催化性能。具体内容如下:(1)以新鲜蛋清为凝胶剂成功制备了Ag/CeO2复合材料。研究发现Ag的掺杂降低了复合
学位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工业生产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中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更是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寻找和开发可利用和代替化石能源的新型清洁能源,大力发展绿色化学和清洁生产,是非常可行的办法。因此,光催化技术和气敏传感器作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二氧化锡(Sn O2)半导体作为近年来研究较为热门的半导体材料,有导电性强,灵敏度高,成本低,能耗少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