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机制研究——基于教师作为转化中介的视角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一个“煮不烂”的问题,是一个影响教育教学发展的基本问题,是一个横亘在教学理论研究者与教学实践工作者之间的鸿沟,因此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在整个教育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论文站在教学实践的立场上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本性来梳理两者之间是互惠互助、相辅相成的关系。只要认识到位、行动恰当,两者的紧张关系是可以得到缓解的。   要想缓解两者的关系必须借助一个重要的中介--教师的帮助,教师既是教学理论的拥有者,又是教学实践的践行者,作为两者的合体,教师的特殊身份可以帮助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转化与融合。因此,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自主性与自觉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非常重要。   同时,从分析以往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过程中出现的转化路径单一化、教师工作的尴尬与无力性以及由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本身特性而导致的“欲为而难为”等问题入手,找出教学理论难于向教学实践转化的问题之所在,从而对症下药,提出了丰富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的转化路径,由以往单一的转化路径向双向循环的螺旋上升的路径转化,即理论沉淀与实践寻根同在、实践反思与理论提升共生、理论内化与实践拓展并存。   以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为调查分析对象,把转识成智作为价值引导、课堂教学作为生长场域、合作反思作为成长加速器、专家指导作为外部支持、自主探索作为永动机等,这几大条件作为教学理论成功实现向教学实践转化的重要因素,只有这几大条件共同发挥作用,才可以加快教师将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的速度,提高转化的质量。   最后,通过建立高等院校的教育专家与中小学一线教师互助合作的平台来保证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的机制真正运作起来。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研究以444名青年为研究对象,采用Schutte编制的《情绪智力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Diener等人编制的《国际大学调查》为研究工具,对青年群体的情绪智力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