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50年代初,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资料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和出版。在这项工作中,由中国史学会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以下简称《丛刊》)对近代史研究的影响最为深远。但由于《丛刊》编辑时间较早,受当时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的限制,尤其是当时清官档案没有开放,因而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其中收录的部分档案内容失真,甚至整个档案就是篡改伪造而来,这些档案被称为伪误档案。在近代史研究中,如果不加考订直接利用这些伪误档案,无疑将会使研究者形成错误的认识,将研究者引入歧途。因此,《丛刊》中的伪误档案考订工作不容忽视。 在以往对《丛刊》的研究中,学者只进行过初步的总体介绍。而在近代史考订工作中,研究者又只局限于各专题具体史实的考订。所以,目前史学界和档案界人士并没有对《丛刊》中的伪误档案考订工作做过研究,这一问题尚属学术空白。由此,本文将以“《丛刊》中的伪误档案考订研究”作为毕业论文题目做一研究。 在具体研究《丛刊》中的伪误档案之前,本文第一章以“《丛刊》编纂概况”为题目,对《丛刊》编纂的时代背景、人员组织、编纂出版过程和历史局限性等基本情况进行较为宏观的介绍。新中国建立后,政治领导人为了总结中国历史革命的经验和教训,所以很重视对近代史的研究。在史学界,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建立为《丛刊》的编纂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在中国史学会的组织下,众多学者参与了《丛刊》的编纂工作。从1950年开始,中国史学会陆续编辑出版了《丛刊》的12个专题。由于编纂者当时没有利用原始档案,对收录的史料保持着“存疑待证”的谨慎态度,所以《丛刊》中收录了不少伪误档案。 本文的第二章着重于对《丛刊》中伪误档案的状况进行介绍,主要从伪误档案的定义和分类、形成原因、对考订提出的任务三方面进行论述。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档案,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原因以致档案的失真、失实,不能被直接利用,这样的档案就称为伪误档案。在伪误档案中存在两种类型,即伪书和伪事,其中伪事占《丛刊》中伪误档案的大多数。 伪误档案形成的原因可以从档案实体和档案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中国近代复杂多变,档案实体遭到严重的损毁,结果导致史实不存,伪书伪事大量出现。这一方面主要包括近代的战乱斗争对档案的破坏和不利的自然条件对档案的破坏。其次,人为因素造成档案本身内容的伪误。如因感情因素而导致记载失实,道听途说而得不实之词,为私人目的而有意篡改甚至伪造档案。 由此,伪误档案的复杂状况对考订提出了具体的任务:考察史料的来源、考证史料的真伪、考订史料的异同、鉴定史料的价值。 第三章探讨了“伪误档案考订的意义”这一问题。第一,考订伪误档案能为近代史研究提供真实史料,这是它的基本功能。历史研究要求史料必须真实可靠,而考订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通过考订可以厘清事实,了解历史原貌。第二,考订伪误档案能纠正人们对重大历史问题的误解,这是研究方面的价值。在理论层面上,史料考订与历史研究存在着深层关系:研究者只有在史料考订的基础上分析说明史实,得出合理有据的观点,才可以将历史研究不断深入下去。在实际考订中,近代史中以讹传讹和人云亦云的现象十分严重,许多重大历史问题需要重新评价。第三,考订伪误档案也是对近代史考订成果的总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丛刊》中的伪误档案进行考订时,可以直接或间接利用已有考订成果,这些考订成果都有值得借鉴之处。按时间顺序来看,在近代史考订方面50年代至60年代初取得了初步成绩,60年代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全面停滞,80年代以来得到了长足发展。 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主要对“伪误档案考订的思想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第一,伪误档案的考订需要对史料重新划分。笔者从新的角度将史料划分为原始史料、派生史料和无根史料三种,各种史料应按史料中的具体内容具体分析,伪误档案的考订对史料运用的原则是:查阅史料要务求其全,使用史料要务求其精。 第二,根据原件对伪误档案进行考订。由于复印件存在着有意篡改和无意抄错的问题,所以在考订中研究者必须注意原件与复制件的差异。伪误档案的考订关键就在于是否能查找到原件,并且原件在考订伪误档案中具有外形凭证作用。 第三,考订伪误档案必须对作者进行考察。对作者进行考察的内容有:首先考察作者的身份及写作动机,作者是否为事件的亲身经历者,作者是否为有意将著述内容示以他人。其次,对他们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人品性格等方面的考察。对同一史事,支持者有赞美之处,反对者有贬抑之处。也有作者态度客观,故记述内容真实可靠。此外,应注意档案作者的特殊方面,不能以其阶级身份而判定档案真伪,作者的不同观点和派系倾向使考订档案的真伪也变得复杂化,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第四,官方记载和私人著述相结合考订伪误档案。官方记载和私人著述各有独具的史料价值,同时又往往各有不可据信的缺失。本文以官方记载中的奏议和私人记载的笔记来说明在考订伪误档案的具体运用。奏议是比较原始的档案史料,但也有直接和间接内容之分、真实和伪造内容之别。笔记是作者亲身经历的记录,但其中也有道听途说或事后追记等错误内容。 第五,以实地调查材料与伪误档案相印证。近代距离当今较近,许多历史事迹口传至今,实物史迹尚为存在。所以调查材料中的口碑史料和实物史料可以使研究者直观地了解具体情形,丰富研究者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有助于研究者进一步掌握具体事实。但因为一些主客观原因,实地调查材料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谨慎选择运用。 最后,本文留有以下几点余论:在考订的开始应有细心观察、大胆怀疑的态度,在考订方法上可以采用建立假设、推理论证的方法,考订者本身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这些也是将《丛刊》中的伪误档案考订工作不断深化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