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微创钻孔引流术和开窗血肿清除术两种不同术式对于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手术疗效,探讨微创钻孔引流术的手术时机,手术指征的选择及手术技巧。方法:分析我科自2011年12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患者共75例(出血量30~50ml,无脑疝),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微创钻孔引流治疗组(A组)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介于40~58岁,平均(40.23±4.57)岁,患者高血压病史在2~30年,平均(10.17±1.89)年。B组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41~69岁,平均(51.43±6.88)岁,患者高血压病史在1~31年,平均(10.83±2.17)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患者的术前相关观察指标:手术时机(从发病到手术的时间)(2=0.684,P=0.543)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血肿量(t=0.843,P=0.56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GCS评分比较(Zc=-0.012,P=0.88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患者的其他术前相关观察指标(如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n=40)接受微创钻孔引流术,B组(n=35)接受开窗血肿清除术。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的手术术式,通过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再出血率、治疗后1个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术后1个月近期疗效及6个月远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等相关指标,结合相关文献讨论如下。结果:微创钻孔引流治疗组(A组)手术时间(25.0±4.7min)短于开窗血肿清除组(B组)(72.0±5.2min),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钻孔引流组(A组)住院时间(15.0±4.0d)短于开窗血肿清除组(B组)(18.0±3.0d),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钻孔引流组(A组)术后再出血例率(5%)小于开窗血肿清除组(B组)(11.4%),比较两组再出血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钻孔引流组(A组)良好率38.2%,开窗血肿清除组(B组)13.3%,比较两治疗组术后良好率(2=5.423.2,P=0.026),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近期疗效微创钻孔引流组(A组)(85%)大于开窗血肿清除组(B组)(65.7%),术后6个月远期疗效微创钻孔引流组(A组)(92.5%)大于开窗血肿清除组(B组)(85.7%),比较两治疗组近期及远期疗效(Zc=-2.025,P=0.018),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钻孔引流组(A组)近期及远期死亡率(5.9%)小于开窗血肿清除组(B组)(13.3%),比较两治疗组近期及远期死亡率(2=0.045,P=0.313),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出血量在30~50ml,无脑疝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钻孔引流术的疗效明显优于开窗血肿清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