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学模式不是永恒不变的,它的确立和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不同的医学模式反映不同历史阶段医学发展的特征、水平、趋向和目标。在人类医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模式大体经历了古代朴素整体医学模式和生物医学模式,现阶段正面临着向现代医学模式的转换。 古代朴素的整体医学模式把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看作一个有联系的整体,重视病人的心理因素及其所处的社会、自然环境等因素,在竭力为病人寻求治疗和缓解病痛的措施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待病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通过对病人的同情、关心、安慰等,给予病人情感上的关照,充分体现了医学的人文关怀精神。但这种医学模式由于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具体细节方面缺乏科学、精确的分析与论证,仅凭简单的经验观察与推理,对疾病的认识只能停留在直观的整体把握的层面。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一场新的修正旧教条和发现新真理的思想革命,激励人们寻求一种全新的医学观。随着近代自然观的转变和科学方法的萌发,医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类不同学科分别对人体的结构、功能及生理、病理状态下的各种生命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人体生命的奥秘和疾病的过程及机理逐步被揭示出来,由此产生了以人的生物性为研究核心的模式——生物医学模式。该模式运用还原分析的方法,借助于新技术、新仪器的大量使用,使人们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从整体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不但能做到定性、定量,而且还能做到精确定位,使诊断和治疗更加准确和有效,为增进人类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在近代自然科学的框架内发展起来的生物医学模式遵循笛卡尔“人是机器,疾病是机器部件失灵”的观念,凭借着日益发达的医疗技术手段征服疾病,完成了从对生命的敬畏到对生命的操纵的地位的转变。医学技术的冷峻和客观渐渐取代了原本与医学溶为一体的亲情和仁爱,医学的人文内涵逐渐被技术因素的不断扩张所消解,医学中的人文精神在科学技术大厦的阴影下显得暗淡无光。一些有识之士批判起了生物医学模式的种种弊端,并提出了种种新的现代医学模式来取代前者。 论文通过考察生物医学模式的形成及发展过程,发现正是文艺复兴运动高扬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共同开启了医学科学之门,并促成了医学模式的转变。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深刻影响下,西方医学得以迅速发展。然而,生物医学模式片面追求工具理性,在很大程度上逐渐忘却了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精神,忘却了医学技术所负载的价值理性——人文关怀;同时由于生物医学模式的自然观和方法论具有一些潜在的缺陷,生物医学模式在推动医学发展到一定的界限,转而又成为阻碍后者继续发展的篱笆。 论文认为,生物医学模式背离了医学的人学本质,过于强调人的生物属性,坚持技术至上原则,割裂了人的生物性与社会性、医学的目的与手段、医患关系中技术关系与价值关系的内在统一性,从而导致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为了克服生物医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必须转换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实现人文精神的复归,更好地满足人类的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