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DA受体NR2B亚单位参与炎症痛下丘脑弓状核中枢敏感化的机制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8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外周炎症时下丘脑弓状核(hypothalamic arcuate nucleus, ARC)产生中枢敏感化的谷氨酸受体机制,重点探讨NMDA受体NR2B亚单位和Src蛋白酪氨酸激酶在其中的作用。方法:用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 CFA)建立大鼠外周炎症模型;用压爪-缩腿法和辐射热-缩腿法测定大鼠痛阈变化;用电生理学方法进行细胞外记录离体下丘脑内侧基底部脑片ARC神经元的自发单位放电,并观察NMDA受体拮抗剂MK-801、NMDA受体NR2B亚单位拮抗剂Ro25-6981和Src蛋白酪氨酸激酶拮抗剂PP2对自发放电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RC区磷酸化的NR1(pNR1)、NR2B(pNR2B)、Src(pSrc)以及总NR1和NR2B蛋白的表达;用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检测NR2B和pSrc的相互作用;观察ARC微量注射PP2后炎症大鼠痛阈变化和磷酸化NR2B的蛋白含量变化。结果:CFA炎症大鼠的痛阈明显低于正常大鼠(P<0.01),表现为压爪机械缩腿阈值降低和辐射热缩腿潜伏期缩短,即出现痛觉过敏;外周CFA炎症时,ARC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大鼠(P<0.01),表现神经元兴奋性增高;MK-801、Ro25-6981和PP2能部分翻转炎症大鼠ARC神经元的自发放电频率的升高;炎症大鼠ARC内Src蛋白酪氨酸激酶以及NMDA受体NR2B亚单位的磷酸化水平上调;免疫共沉淀显示,炎症大鼠ARC内pSrc和NR2B存在着相互作用;并且ARC内微量注射PP2后,NR2B的磷酸化水平下调,大鼠的痛阈也明显提高。结论:(1)外周CFA炎症时,ARC神经元的兴奋性提高,大鼠的痛阈下降,出现痛觉过敏;(2)中枢NMDA受体及其NR2B亚单位参与炎症大鼠ARC神经元的兴奋性提高;(3)Src蛋白酪氨酸激酶通过激活NMDA受体NR2B亚单位的磷酸化,在炎症大鼠ARC中枢敏感化中发挥重要作用;(4)ARC作为脊髓以上水平调节痛觉的一个高位中枢,在外周炎症时产生中枢敏感化的机制之一,可能是炎症导致ARC中Src蛋白酪氨酸激酶激活,后者通过磷酸化NR2B亚单位来提高NMDA受体的敏感性,从而使ARC神经元兴奋性提高。
其他文献
活性白土是膨润土经无机酸改性而成的一种酸活化膨润土。与膨润土相比,活性白土吸附性和活性度更高,其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及食品等领域。但多数膨润土随着开采时间的
目的:建立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单快速、低成本检测风疹病毒RNA的方法。方法:选取保守基因E1设计引物,采用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Loop-Mediate
巨孢衣科(Megasporaceae)地衣隶属于真菌界(Fungi)、子囊菌门(Ascomycota)、茶渍纲(Lecanoromycetes)、鸡皮衣目(Pertusariales),目前已报道的巨孢衣科地衣共包括平茶渍属(Aspicilia)、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