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自2012年重启以来,发起机构与基础资产不断丰富,发行规模也呈现迅猛增长。然而眼前的蓬勃不能让我们忘记2008年金融危机的教训——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使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形式颇受争议。为了使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得以良性发展,在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时应向投资者充分披露风险。恰当的会计处理可以反映交易实质,披露发起人面临的风险。因此,为了确保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规范发展,应加强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中会计问题的研究。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概述国内外目前的研究成果,并对本文的研究思路做简单介绍。第二部分首先定义信贷资产证券化,其次探讨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存在的会计确认和计量问题,最后详细研究国际主流的三种会计处理方法,并探讨三种方法的提出背景、背后的理论依据以及各方法下的会计计量。第三部分首先总结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我国的发展情况以及我国实务中采用的一般交易结构,其次分析我国对于相关问题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再研究在当前的会计规范下,我国实务中典型交易安排的会计处理现状。第四部分总结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研究方法,首先研究当前理论界对于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会计处理存在的主要方法,并探讨各方法的理论依据,其次针对我国实务,研究我国资产证券化实务中会计处理的现状,进而发现我国对于该业务会计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我国情况,提出改进我国会计处理的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实务中典型的交易安排做了会计处理分析,并以案例详细说明了会计处理过程,对我国实务更具针对性。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复杂性,本文仅研究了该业务涉及的会计确认和计量两个问题,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由于披露的信息有限,本文无法通过实证分析来验证本文结论。同时,由于笔者的法律、金融知识有限,对于本文中涉及的相关理论的把握可能深度不够,今后要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