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不仅是农民的立命之根,更是我们的生存之本。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排他性、不可再生性、价值属性伴随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使得土地发展成果能否共享成为制约城乡协同发展、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发挥的重要瓶颈和突出问题。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也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制度。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是中国现行土地制度的基本特征,集中表现在国家和农民集体这两个权利主体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农民对土地的权利一直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城乡二元土地不平等的负面效应也愈加凸显。
本研究的主体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首先,讲述选题的背景及其意义,并对城乡不平等及城乡土地不平等两个方面进行文献梳理;其次介绍了本文运用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具体包括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产权理论、马克思地租理论并对城乡二元土地不平等分别从三个方面构建了一个解释性框架,并提出了其不平等的根源及负面效应的表现;第三运用统计数据对城乡二元土地不平等程度进行测度,并运用描述性统计、莫兰指数和泰尔指数的方法解析了城乡二元土地不平等程度时空演化格局;第四,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别探讨了社会、人口、经济三方面的因素对于城乡二元土地不平等程度的影响,并探讨了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性;最后提出解决城乡二元土地不平等的关键在于破解当前城乡二元土地制度,重构一个平等的城乡土地制度。
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衡量城乡二元土地不平等程度的土地“剪刀差”绝对数量由2003年的791.8亿元上升到2016年的2354.9亿元,2003~2016年的土地“剪刀差”累计达到31198.64亿元,是同时期被征地农民获得征地补偿款的1.56倍,被征地农民只获得其土地财产权益的12.05%。(2)城乡二元土地不平等程度空间分布呈梯度变化,并且各省城乡二元土地不平等程度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存在着地理空间分布的依赖性和异质性。(3)通过建立OLS模型,研究各个变量的影响作用强度,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对城乡二元土地不平等程度的作用居首位。(4)通过GWR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的空间分布可知,城乡二元土地不平等程度与地方的土地财政依赖度、人均GDP及人口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财政支农支出系数与城乡二元土地不平等程度呈负相关作用关系。
本研究的主体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首先,讲述选题的背景及其意义,并对城乡不平等及城乡土地不平等两个方面进行文献梳理;其次介绍了本文运用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具体包括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产权理论、马克思地租理论并对城乡二元土地不平等分别从三个方面构建了一个解释性框架,并提出了其不平等的根源及负面效应的表现;第三运用统计数据对城乡二元土地不平等程度进行测度,并运用描述性统计、莫兰指数和泰尔指数的方法解析了城乡二元土地不平等程度时空演化格局;第四,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别探讨了社会、人口、经济三方面的因素对于城乡二元土地不平等程度的影响,并探讨了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性;最后提出解决城乡二元土地不平等的关键在于破解当前城乡二元土地制度,重构一个平等的城乡土地制度。
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衡量城乡二元土地不平等程度的土地“剪刀差”绝对数量由2003年的791.8亿元上升到2016年的2354.9亿元,2003~2016年的土地“剪刀差”累计达到31198.64亿元,是同时期被征地农民获得征地补偿款的1.56倍,被征地农民只获得其土地财产权益的12.05%。(2)城乡二元土地不平等程度空间分布呈梯度变化,并且各省城乡二元土地不平等程度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存在着地理空间分布的依赖性和异质性。(3)通过建立OLS模型,研究各个变量的影响作用强度,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对城乡二元土地不平等程度的作用居首位。(4)通过GWR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的空间分布可知,城乡二元土地不平等程度与地方的土地财政依赖度、人均GDP及人口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财政支农支出系数与城乡二元土地不平等程度呈负相关作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