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龋病是人类是最常见的疾病,全世界至少有50%的居民即30亿多人患有龋病。龋病是一种慢性病,不会立即致人死亡,但它能引发很多急性炎症和病灶感染性或免疫性疾病,而且严重破坏人类咀嚼器官导致消化系统功能减退和疾病发生。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因龋病而消耗的人类卫生资源是惊人的,现已将龋病列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牙科修复材料在牙齿修复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牙科材料发展至今,按其属性可分为金属与非金属两类。前者以银汞合金为代表,后者以复合树脂为主要代表。安全性、生物相容性成为口腔金属材料研究和临床应用的重要问题。腐蚀与合金的生物相容性密切相关。复合树脂耐磨性能较差,不宜用于承受较大咀嚼力区的修复是其致命的弱点;聚合体积收缩导致边缘微漏,增大了继发龋的概率传统的方法涉及到机械去除受影响的部份,用树脂或者是合金材料来填充。为了使传统的修复材料粘附在牙体上,这种方法将不可避免破坏周围健康的牙齿。针对早期的龋损或者是细小的裂隙,它不是理想的方法。最近,日本学者Kazuo等报到了人工合成牙釉质的方法来修复早期牙釉质的龋损,但是这种方法合成的牙釉质的厚度被限定在20μm而且合成的牙釉质没有抗菌活性。DCPD在生物体内作为最终向羟基磷灰石转化的中间过渡相,因此被认为是具有好的生物活性陶瓷之一,它还是所有磷酸钙盐在酸性条件下最稳定的物相。缺钙羟基磷灰石在适当的温度和酸性环境下,在短时间内很快转变为DCPD,而且结晶性很好。针对现代饮食习惯,接触偏酸性食物或饮料机会越来越多,而酸性物质对牙釉质硬度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利用DCPD来修复早期龋陨有一定的优势。利用CDHA在酸性条件下在牙釉质表面转变成DCPD,进一步形成涂层,涂层厚度约为60~80μm。涂层借助IR、XRD、EDS、SEM、TEM等手段表征涂层,其显微硬度值约为125(VHN)是正常牙釉质的40%左右,涂层能够与牙釉质较好地结合,其间无明显缝隙。大量的文献也曾报道了Zn2+、Cu2+等具有一定的抗菌性,对于牙菌斑形成有一定的作用。在DCPD涂层的基础上,改进加入Zn2+/Cu2+掺杂,形成Zn2+/Ca2+掺杂的抗菌DCPD涂层。其抗菌活性被测试,抗菌率都接近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