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研究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枢性眩晕患者的回顾性研究,通过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中枢性眩晕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和证型分布、中药用药规律等,旨在为临床工作者对眩晕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为进一步研究中枢性眩晕打下基础。方法:通过联众病案系统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0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中枢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包括个人信息、居住地区、发病季节、发病诱因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枢性眩晕患者的回顾性研究,通过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中枢性眩晕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和证型分布、中药用药规律等,旨在为临床工作者对眩晕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为进一步研究中枢性眩晕打下基础。方法:通过联众病案系统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0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中枢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包括个人信息、居住地区、发病季节、发病诱因、主要症状、体征、既往病史及烟酒史、中西医诊断及辨证、影像学结果、药物使用情况(包括西药、中成药、中草药等)、住院天数、预后转归等。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具体类型的数据运用相应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均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流行病学:发病人数中男性占总发病人数的45.7%,女性占54.3%,男女比为1:1.19,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老年发病为主,平均发病年龄为68.62±11.63;发病时间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约占总人数61%。2.疾病危险因素: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及卒中史认为是中枢性眩晕的危险因素,本研究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高达70.4%,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病史分别占29.6%、20.18%、11.21%,有吸烟史的患者占患病人群的20.18%。入院后ABCD~2评分中,低危组(低于3分)87例,占39.01%,中危组(4至5分)124例,占55.61%,高危组(大于6分)占5.38%,以中危中枢性眩晕患者多见。3.证型分布特点:痰浊上蒙证占67.71%,肝阳上亢型42例占18.83%,为中枢性眩晕主要证型。在眩晕病因与主要证型的关系,后循环缺血与脑梗塞在痰浊上蒙证型的分布有显著差异(p=0.039)。4.中医治疗分析:中医辨证论治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为主要处方,占62.56%。中药用药频次统计,天麻、半夏、茯苓、白术、陈皮、甘草等累计使用频次占50%以上,主要为平肝潜阳、燥湿化痰之品,符合痰浊上蒙、肝阳上亢的证型分布及病机特点。药对配伍中,以半夏、天麻出现的可能性最大,支持度达79.91%,两药具有很好的燥化痰湿功效。在中药内治基础上,配合耳穴压豆、针灸、中药封包治疗及中频脉冲电疗法等中医特色疗法,对整体预后效果更佳。5.疗效:治愈的共有72例,好转150例,未愈1例,总体有效率为99.55%,平均住院天数6.93±2.247天。结论:1.女性多于男性;60岁至75岁是发病高峰期。2.中枢性眩晕患者确诊人次与气候变化有关,冬春季发病人数明显高于夏秋季。3.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及卒中史是中枢性眩晕的危险因素,住院患者危险分级多为低中危级。4.痰浊上蒙证是最常见的证型,治疗以半夏白术天麻加减方配合中医特色治疗为佳。5.中枢性眩晕住院患者总体有效率高,预后较好。
其他文献
目的:中医中药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经运用了几千年的历史,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证实了中国的中医中药无论是在治病上、在防病上,还是在养生上,都是确凿有效可行的,需要我们不断的发现,挖掘,应用。本课题对王立新教授近4年门诊治疗头痛患者的中药处方进行总结,分析其处方用药情况,通过数据挖掘,初步分析王立新教授诊治头痛的中医辩证思维及用药规律。可以发现治疗头痛方剂的用药特点、总结其配伍规律,为头痛的临床治疗
目的:通过收集分析子宫肌瘤患者年龄、孕产史、病程、家族史、月经史、血型、肌瘤大小及生长部位、临床症状、手术治疗方案、舌脉、中医证型等因素,探讨子宫肌瘤的发病及治疗,与各个因素的相关性,并归纳子宫肌瘤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为子宫肌瘤的临床诊疗规范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选取自2015年9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儿中心一、二、三病区住院治疗的患者中子宫附件彩超结果提示
目的:这项研究旨在探究中国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频率、严重程度及中医证候特点,并探究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的临床数据的差异性。方法:急性脑梗死的SAHS筛查,严格按照中西医诊断标准,遵循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病房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便携睡眠呼吸暂停测试(home sleep apnea test,H
目的:通过收集桡骨远端骨折病人影像及资料,分析影响桡骨远端骨折病人经手法复位成功小夹板固定后再移位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预测复位夹板固定后再移位风险的列线图模型,从而指导临床医师采取有效措施以预防骨折再移位,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7例,其中非移位组72例和移位组35例,收集其性别、年龄、患肢左右、骨折类型、是否骨质疏松、骨折是否粉
目的突发性聋是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为临床常见的疑难疾病,由于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应用的治疗方法很有限且缺乏循证医学依据,疗效不确定,世界各国治疗突发性聋的方案并未统一,因此研究突发性聋的有效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中医治疗突发性聋有其独特之处,但文献报道较少,疗效亦未得到公认。近年来兴起的生活方式医学,强调调整生活方式防治疾病,与中医一直强调的整体调理、治养结合的理念不谋而合
目的:本文通过观察补肾活血法治疗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临床效果,同时探讨痛经史与流产史与治疗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收集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60名符合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中药组、中药+西药组(以下简称中西医组),两组人数各为30例。其中中药组使用补肾活血方治疗,qd;中西医组:在中药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地屈孕酮片,10mg b
磷石膏除含主要物相二水硫酸钙外,还含可溶性磷、共晶磷、氟化物、有机物等杂质,杂质的存在限制了磷石膏的高效利用。通过蒸压法将磷石膏制备为α型高强石膏是磷石膏资源化利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但蒸压参数和磷石膏中所含杂质对α型高强石膏品质会造成影响。因此,本文分别在不同蒸压参数和不同可溶性磷、氟掺量下对磷石膏进行蒸压,研究蒸压参数和可溶性磷、氟杂质对α型高强石膏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首先,以磷石膏为原料,单独考
目的:本试验通过前瞻性临床研究观察刺络拔罐法联合培土清心方治疗心火脾虚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以病情严重程度(EASI)作为主要疗效指标,以瘙痒评分和失眠评分为次要指标,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进一步优化中医药治疗AD的临床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为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拓展新思路。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就诊的特应性皮炎患者,经过筛选后共收集80例符合纳入
目的:以中医补肾壮骨法,联合西医内分泌+唑来膦酸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并骨质疏松患者。通过将中西医结合实验组与西医对照组进行对照,通过多种评价量表、抽血化验、影像学结果收集数据并加以分析,客观而综合地评价二者对患者骨代谢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从而达到研究补肾壮骨法改善晚期前列腺癌并骨质疏松患者骨质流失状况和生活质量的目的。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01月至2017年09月广东省中医院泌尿外科晚
秸秆炭化还田是实现秸秆绿色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可助推农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大田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设置6个处理:CK(不施肥)、B0(常规施肥)、B1(常规施肥+生物炭4 t/hm2)、B2(常规施肥+生物炭8 t/hm2)、B3(常规施肥+生物炭12 t/hm2)和B4(常规施肥+生物炭16 t/hm2),在水稻成熟期进行测产采样,并对土壤样品开展室内测定,研究施用水稻秸秆生物炭对黄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