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1世纪最初十年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世界经济事务中。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之一,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虽然外商直接投资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之时,但直至二战结束后才真正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作为英国殖民地的澳大利亚,自1788年英国人建立殖民地起,就开始了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历程。在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建立之后,独立的外商投资政策开始形成,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趋于完善。然而,纵观澳大利亚外商投资政策的发展历程,澳大利亚政府在对待外资的态度和政策上并非始终如一。甚至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经过将近200年的发展,澳大利亚都没有颁布具体的法律来管理外商投资。而从70年代开始,澳大利亚政府不仅颁布法律,设立机构来管理外资,并且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使政策不断发生转变。在二战后外商直接投资得到快速发展之时,澳大利亚从奇夫利政府到霍华德政府的外商直接投资政策分别是什么?这些政策都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促使政府对政策做出调整?本文从外商投资的定义出发,以当前主流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为依据,采用参考历史文献和利用官方统计数据相结合的方法,详细阐述了从1945年到2007年澳大利亚政府在外商直接投资上的态度和政策,并分析了导致这些态度和政策转变的原因,同时利用数据说明这些转变对澳大利亚引入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影响,从而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文中所反映的事实充分表明,在战后60多年的时间里,澳大利亚在引入外商直接投资政策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门户开放阶段、限制阶段和自由化阶段,并从最初的欢迎外商直接投资演变为鼓励和审查并存的局面。虽然总理和财政部长在对待外商直接投资的问题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影响政策走向,使其在短时期内不断变化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澳大利亚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需求和国内经济民族主义的相互作用。在2007年霍华德任期结束时的鼓励和审查并存的局面,正是这两种因素相互妥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