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北方沙漠化十分严重的省份,沙化遍布内蒙的温带荒漠区域和温带草原区域。本研究以基于Modis影像的NDVI、植被覆盖度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为基础,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土地沙化现状及近十年的动态变化特征,并探讨了降水、地表温度、人口、放牧、土地覆盖等因子对沙化变化的影响,以期为该区沙漠化治理、植被恢复等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2010年内蒙古沙漠化面积为35.58万km2,其中沙漠和戈壁面积为14.15万km2,极重度沙漠化面积为8.62万km2,重度沙漠化面积为12.17万km2,中度沙漠化面积为4199.63km2,轻度沙漠化面积为255.44km2。重度以上沙漠化主要分布在阿拉善盟及其它各大沙地的中心地带,离沙地中心地带越远,沙漠化程度越低。(2)从2000至2010年,内蒙古沙化总面积大幅下降,下降幅度高达7.98万km2,且各程度沙化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沙漠和戈壁减少3.99万km2,极重度沙漠化面积减少5353.38km2,重度沙漠化面积减少2.82万km2,中度沙漠化面积减少5936.44km2,轻度沙漠化面积减少378.25km2。内蒙古沙化区域的植被状况总体趋于好转,植被覆盖度呈呈上升趋势的占49.57%,NPP呈上升趋势的占到62.53%。(3)巴丹吉林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三大沙漠交界地带及其东南边缘植被得到了明显的恢复,沙化程度降低;库布齐沙漠的东部、毛乌素沙地的中部出现了明显的好转,沙化程度降低;浑善达克沙地则不断变化,整体上轻微改善;科尔沁沙地也是不断变化,但总体上趋于轻微恶化;呼伦贝尔沙地先是恶化后又出现明显逆转。(4)从2000至2010年,内蒙古沙化地区生长季降水量成上升趋势的高达94.66%,仅有5.34%的地区呈现下降趋势;与此同时,生长季地表温度呈下降趋势的高达84.56%,呈上升趋势的只有15.44%。降水的增多和温度的下降,整体上有利于植被的恢复和沙化的改善。(5)从2000至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总数不断增加且增速加快,畜牧量不断增加但增速放缓。畜牧量与草地沙化变化相关性较好,畜牧量下降的区域沙化往往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畜牧量升高的区域沙化会有一定程度的恶化。(6)内蒙古自治区草地退化面积达到10522.69km2,有35.68%转化为农田,21.48%转化为城镇;农田增加面积达到3570.02km2,有一半以上是由草地转化而来;城镇用地增加面积达到3958.42km2,有一半以上是由草地转化而来,剩余部分一半以上由农田转化而来。上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沙化的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