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桃(Juglans regia)是世界范围内栽培的重要木本油料树种。伴随着我国核桃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核桃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由于栽培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致使核桃病害问题日渐突出。核桃黑斑病(Walnut blight)和褐色顶端坏死病(Brown apical necrosis)是危害我国核桃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核桃产量和质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是引起核桃黑斑病和褐色顶端坏死病的病原之一。为明确危害核桃的成团泛菌的分类地位、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关系,本研究以核桃黑斑病和褐色顶端坏死病病果上分离到的成团泛菌为供试菌株,对其进行培养学和形态学观察,生化特性测定,致病性测定,通过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研究其分类地位,利用BOX-PCR和ERIC-PCR对供试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在全国4个核桃分布区的9个样地采集核桃黑斑病和褐色顶端坏死病病果样本,分离得到54株成团泛菌菌株,对其形态学、生化特性和致病性进行了观察和测定。形态学观察表明,供试菌株菌体直杆状,聚集生长,菌体大小为0.9-3.0μm×0.6-1.2μm,4-6根周生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可水解淀粉,甲基化阳性,葡萄糖氧化代谢产酸不产气。全部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符合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的特征,接种可引起核桃黑斑病和核桃褐色顶端坏死病典型症状。(2)对供试54个菌株的16S rDNA序列以及24个菌株的fusA、leuS、gyr B、rpo B基因的多位点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比较,显示上述菌株与已知成团泛菌16S rDNA序列以及fusA、leuS、gyrB、rpoB基因序列的同源性皆达到99%以上。16S rDNA系统发育树显示,全部供试菌株与成团泛菌模式菌株Pantoea agglomeransT聚为一个独立的分枝,但对成团泛菌种内的区分度较低。多基因串联分析系统发育树显示,24个供试菌株与成团泛菌的模式菌株LMG1286T以及菌株EH318聚为一个分支。24株供试菌株被分为6组,A组包括来自陕西省商洛市(SXS)的5个菌株以及来自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的GSC菌株。B组包括来自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区的2个菌株。C组包括来自山东省济宁市尼山镇的NSA、NSB菌株,来自甘肃省天水市秦城区的TSA菌株,以及来自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的3个菌株。D组包括来自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的3个菌株菌株。E组包括来自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的GSA、GSB菌株。F组包括来自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的WSA菌株以及来自山东省泰安市山东农业大学林学实验站的4个菌株。外群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菌株ATCC 11775T被单独聚为一个分支,泛菌属内与成团泛菌亲缘关系密切的P.ananatis、P.dispersa、P.stewartii参考菌株被各自单独聚类。多位点序列分析可对成团泛菌进行有效的种内区分,供试菌株的分组情况与其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3)对54株成团泛菌进行ERIC-PCR和BOX-PCR,扩增产物的大小范围从约150bp至约5000bp。BOX-PCR和ERIC-PCR扩增出799条条带,多态性条带为656条,多态性比例为82.21%;ERIC-PCR和BOX-PCR聚类分析显示,当λ=0.69时可将供试菌株分为4组,在分子水平上表明了成团泛菌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其遗传多样性与地理来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4)对成团泛菌9个居群的菌株进行遗传结构、多样性及地理来源分析。9个居群的成团泛菌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714,Shannon多态性信息指数(I)为0.4278,9个居群间的遗传一致度在0.5956-0.9926之间,居群间的基因多样性指数(Gst)为0.6932,基因流为0.2213,居群间的基因交流较弱。成团泛菌居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间,为62.82%;居群内的遗传分化较小,为37.18%(FST=0.6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