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从2001年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角色意识和角色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师生关系看,教师由知识的施予者转向学生知识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由课堂的监控者转向与学生平等交往中的首席;从课程运作角度看,教师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向课程的开发者、建构者;从教师自身看,教师由“要我学”的被动学习者转向“我要学”的主动学习者,从教书匠转向研究者。教师角色意识和角色行为不仅关系着课程改革的成败,更关系着学生的发展,关系着学校整体的发展。因而,对教师角色研究成为新课程实践中人们普遍关注的课题。新课程实施已有十年。在这十年中,教师的角色意识和角色行为有了怎样的变化,在实践中取得了多大的成就呢?为此本文采用文献法、田野研究等研究方法,以徐州一农村小学为研究对象,来观察新课程实践中的小学教师角色扮演情况。研究认为,在新课程实践中,小学教师在理念上普遍认同接受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行为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离新课程期待的教师角色还有一定的距离,甚至造成了角色冲突。主要表现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仍然扮演着知识的施予者;与学生的交往中表现出权威者的角色,教师仍然是课堂的监控者。在课程开发中,尽管教师具有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但还是扮演着课程“执行者”和“传声筒”的角色,而且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只是少数老师特有的权利,大部分老师只是执行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逐渐成为了“课程表中的课程”。在教育研究方面,教师的实践反思研究和行动研究只停留在表面,是一种“伪研究”,并没有真正的成为研究者。造成小学教师角色冲突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物质层面,即教师待遇偏低和专业资源匮乏;在制度层面,应试教育和教师评价制度的制约;在文化方面,教师文化的缺陷和教师自身素质偏低等。为此,本研究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缓解策略:从外部建立缓解教师角色冲突的支持,首先要正确认识教师文化特征,对教师角色有合理的期待,其次为农村教师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和专业力量支持,最后要完善教育评价制度。此外,教师还要进行自我调适:要加强角色学习,提高角色扮演能力;进行角色整合,改变角色行为;创造自我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