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作为社会全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改善环境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员工亲环境行为是组织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在当前绿色转型的趋势下,不少企业开始接纳绿色发展理念,推行绿色环保项目,然而无论是环保项目的实施还是企业日常经营的管理,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员工的参与,可以说,员工的行为决定企业绿色转型的成败。如果员工的行为是亲环境的,无疑会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极大的裨益。事实上,不仅员工可以影响组织,组织也可以影响员工。员工作为企业组织中的一员,其思想和行为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来自组织的影响,企业的许多激励措施,都对员工行为的走向以及程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那么,企业层面关于环保的激励措施对于员工个体的亲环境行为是否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如果有,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又是什么?探讨以上问题对于分析组织中个体的亲环境行为表现与规律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于加快实现企业绿色转型、获取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社会认同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以环保激励—员工亲环境行为为主效应、组织认同为中介、心理契约为调节的研究模型,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了相关变量的测量量表,利用332个企业员工样本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因子分析、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等方法检验了本文假设,并进一步修正了理论模型。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 (1)员工亲环境行为实施情况总体表现一般,私领域员工亲环境行为表现稍优于公领域员工亲环境行为。(2)环保激励总体得分不高,相比较而言,鼓励奖励和惩罚措施表现较差,环保标准和理念宣传表现较好。(3)环保激励的两个维度——环保制度激励和环保文化激励,对员工亲环境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组织认同对环保激励与私领域员工亲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中介作用,但在环保激励和公领域员工亲环境行为之间没有中介作用。(5)关系型心理契约能够显著正向调节环保文化激励与公领域员工亲环境行为的关系。 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如下对策建议:完善环保文化激励,创新环保制度激励,进一步加大环保激励力度;创建多阶段沟通共享平台,强化员工组织认同;重视个体非正式需求,提高员工关系型心理契约。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一是选题具有探索性,基于员工这一微观主体,定量研究环保激励对员工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二是研究内容具有创新性,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融合多个学科知识,构建了包括主效应、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在内的理论研究模型,丰富了环保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