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中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热岛效应等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日常工作、生活质量,甚至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自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人体身心健康、调节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担负着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美化人居环境、弘扬生态文明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我国经济、城市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在全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8年,国家发改委颁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纲要》提出珠三角地区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目标。珠三角产业升级对于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的要求很高,建设具有现代特色的城市森林对于珠三角来说是一个紧迫的任务。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东莞市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产业转型升级都走在了珠三角乃至全国前列,东莞市开发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松山湖高新科技产业园区,集科技和生态于一体的建设模式是本文研究的典型案例。通过研究东莞市,尤其是松山湖城市森林的建设情况,提出产业升级背景下珠三角城市森林建设的对策建议。本文分六个部分阐述:第一部分,绪论。总体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并对国内外关于城市森林和产业升级的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了其研究概况。第二部分,介绍了文章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本研究以系统论、森林学理论、生态学理论、生物多样性理论、美学理论等理论指导,在参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选择地势平坦、河道纵横的珠江三角洲典型工业城市为研究对象,以Google Earth影像图和相关的图片、数据作为依据,结合现场实地调查,对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下工业城市的景观结构和城市森林特征进行分析与评价。第三部分,通过系统理论,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的宏观景观空间结构和绿化景观格局,得出珠江三角洲的空间景观格局的特点。各不同斑块景观之间和谐地镶嵌在本底之上,以河流、道路为廊道,连通、分隔着不同的斑块,形成珠江三角洲水乡的景观空间结构。第四部分,采用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的方法,以东莞市的城市森林建设为案例研究对象,宏观上把握其景观格局分析,并总结了东莞市城市森林建设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绿地构成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第五部分,提出了东莞松山湖产业工业园的成功案例,作为产业升级背景下城市森林建设的新模式。通过对珠三角产业升级下城市森林格局特征的分析,提出水乡城镇城市森林建设的核心理念,主要包括城乡一体化、低碳环保、生活生活相结合、人居环境人性化;建设的基本模式有四种,即城镇城市森林建设模式、工业区城市森林建设模式、村庄城市森林建设模式、水道、农田城市森林建设模式,同时不同水乡城镇城市森林在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建设方向;建设的措施包括五方面,主要有舆论宣传、法制保障、资金保证、规划体系、行政管理等措施。第六部分,是论文的结束语,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