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农业技术创新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政府如何组织农业技术的供给,公共科研机构如何提供农业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应当如何与基础研究衔接,共性技术的研发和扩散如何管理,都是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本文运用共性技术理论,结合技术创新管理学、经济学和文献计量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农业共性技术的概念、特点、地位、功能、结构、发育、进化以及知识产权和政府组织,为下一步农业共性技术政策制订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所指的农业共性技术主要指在农业行业内,由农业(或涉农)研发部门产生的技术。 本文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次进行了创新性探索研究: 1.提出了农业共性技术的概念、识别方法及选择指标体系,研究明确了农业共性技术的结构和功能。本文定义,农业共性技术包括基础性共性技术和应用性共性技术,是一类开放性、通用性、阶段性和非独占性技术。本课题把农业共性技术作为一个技术类别,对其概念、特点、结构、进化和发育等进行了系统完整的研究,这是第一次对农业等领域的公益性共性技术进行的学术探讨。本文还通过对国家科技成果库近5年农业成果数据的分析,提出了农业基础性共性技术和应用性共性技术的结构。 2.认识了农业共性技术的进化和发育过程。本文分析了生物种质、农艺、工具、工程设施、肥料/施肥、植保/农药等6个共性技术群在历史上发生及其出现高潮的时间,并通过4个案例,分析了农业共性技术的发育过程,总结出发现型、发明型、引进集成型和组装配套型四类农业共性技术的发育模式。 3.系统地分析了农业共性技术的知识产权及其转移。本文在分析世界各国政府提出“允许R&D主体拥有知识产权”的权益性质和农业技术的知识产权范围的基础上,研究了农业共性技术转移中的转移实体、转移机制、转移过程和转移障碍等问题。 4.重点分析了我国农业共性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情况。本文回顾了我国农业研发机构的发展历程,总结了自1949年以来我国农业科研机构角色变化和科研机构之间协作等问题,并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了与农业科技有关的国家科技计划的技术供给,然后对我国农业技术供给水平进行了国际比较,提出了我国农业共性技术和国外主要水平差距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