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并分析佩戴巩膜搜索线圈是否会影响微扫视幅度。方法1.首先测量EyeLink2000视频眼动仪系统精确度,并探索最佳系统精确度影响因素。采用一副人工眼进行实验。于100%、75%、50%红外照明强度,1lux、301ux、3001ux和22001ux室内照明度下分别持续记录人工眼的眼动波形。双眼采样频率为1000Hz,每次记录持续60秒。以数据点间角距离的均方根值(RMS)计算系统精确度。对相同红外照明强度或相同室内照明度下各组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2.采用定制的巩膜搜索线圈作为实验材料。在最佳系统精确度条件下,分别记录健康正视志愿者不同条件下的微扫视性眼球运动。佩戴搜索线圈前进行眼表麻醉。受试者坐于视频眼动仪前,嘱受试者注视眼前眼动仪被试机屏幕中央的视标,每次记录持续1分钟。采用Matlab编写的微扫视自动甄别程序进行微扫视事件的判别和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每组间左右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红外照明强度为100%、室内照明度为1lux条件下测得眼动仪系统精确度最高,为0.00501。±0.00020。。分别在11ux、301ux、3001ux和22001ux等室内照明度下,红外照明强度改变时系统精确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ux=3791.447, F301ux=3716.024,F3001ux=3120.527, F22001ux=3325.239,P值均<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在100%、75%和50%红外照明强度下,室内照明度改变时系统精确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o0%=65.355,F75%=16.936, F5%=33.757,P值均<0.01)。红外照明强度为100%时,各组间系统精确度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外照明强度为75%时,3001ux与22001ux两组间系统精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7),其余各组间系统精确度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外照明强度为50%时,301ux与3001ux两组间系统精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3),其余各组间系统精确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无干预组左右眼对比,其双眼性微扫视幅度无明显差异(P=0.203);左眼麻醉,发现双眼性微扫视与无干预组结果一致,两眼微扫视幅度无明显差异(P=0.651)。左眼麻醉后佩戴线圈时,该眼与对侧裸眼相比,微扫视幅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2),佩戴眼微扫视幅度明显较对侧眼减小;双眼佩戴线圈时,两眼微扫视幅度无明显差异(P=0.881);无干预组、左眼麻醉组、左眼佩戴线圈组及双眼佩戴线圈组两眼的单眼性微扫视幅度均无明显差异。结论1. EyeLink2000视频眼动仪具有较高的系统精确度,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的系统精确度(0.00501。±0.00020。)甚至优于巩膜搜索线圈系统。2.红外照明强度和室内环境照明度均可显著影响视频眼动仪的系统精确度,红外照明强度越高、室内环境照明度越低,视频眼动仪系统精确度越好。3.佩戴巩膜搜索线圈对双眼性微扫视幅度产生显著影响。.单眼佩戴巩膜搜索线圈时,佩戴眼的双眼性微扫视幅度与对侧眼相比明显减小,单眼性微扫视幅度与对侧裸眼相比则无明显改变。4.佩戴巩膜搜索线圈对双眼性微扫视幅度的影响可能归因于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信号发生改变,而非机械性因素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