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日益进步,社会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呈全面增长趋势。但是由于中国国土面积大,区域间经济差距大,城乡之间公共服务供给也相差甚远。公众,特别是农村居民对于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数量要求也不断提高,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日益成为讨论的焦点。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政府将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主导功能,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和实践的展开,将使上述社会问题得到缓解,为实现我国社会均衡发展找到一个适合的切入点和有效的途径,促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协调、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对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含义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对相关理论进行了归纳总结。介绍了公共服务、城乡公共服务的概念、分类等,并分析了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和意义。在现有理论述评完成以后,对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从社会保障制度、义务教育、公共卫生服务和基础设施这四个方面阐述。深入地分析了其原因,如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不合理的财政制度、政府间的权责不分还有供给机制的不合理。并借鉴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发达国家缩小公共服务差距的经验,进行总结,指出要完善财政支付转移制度、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财权、明确政府的宏观责任和微观责任、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在对以上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后,为切实解决我国城乡间公共服务差异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城乡公共服务统筹体制,明确政府责任;要优化转移支付结构,调整政府间财政能力的不平衡;要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最后要发展社会主义特色文化,建立文化支撑机制。通过这些研究和对策,希望能够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进程。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提高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而且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