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人民币货替代的经济因素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FE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对外经济往来在逐年增加,随着国际收支项目下资本账户可兑换项目的逐步开放,以及意愿结售汇实行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往来空前扩大,与国际间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对企业来说,必须持有多样化的币种结构,才能满足不同的支付需要;对个体而言,人们不管是直接支付的需要,还是作为价值储藏的手段,都会产生对外币的需求,因此必然会有货币替代的发生。另外,随着我国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金融自由化改革进一步深入,人民币国际化在积极的推进中,本币替代外币的货币替代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拉美的一些国家,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美元化”现象,对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自此,很多西方学者致力于对货币替代的研究,并提出了适合西方经济背景下的货币替代模型。但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汇率和利率还没有市场化,很大程度受到金融当局主观意愿的影响,因此,不能照搬西方理论,应当提出适合我国人民币货币替代模型。  本文选取1994年-2010年的相关季度数据,在“资产组合需求”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的货币替代的模型,并建立了VAR模型,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了影响我国的人民币货币替代的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的方差分解,得出了相关因素对本外币替代的影响程度的重要性。实证分析得出:我国的国民收入水平与货币替代负相关,与货币反替代正相关;实际有效汇率与货币替代正相关,与货币反替代负相关;中国和美国的短期利率差异与货币替代负相关,与货币反替代正相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率与货币替代正相关,与货币反替代负相关。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我国进出口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愈加激烈。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的爆发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在激烈的市场
信用贷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投放渠道,也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在带来收入的同时,也让商业银行时刻面临不同程度的信用风险。如何有效进行风险的规避和管控是商业银行进行信贷管理的核心,而有效进行信贷风险规避和管控的前提和关键是进行信贷风险的科学评估。授信对象不同,资产结构与运营方式不同,在微观层面给银行带来信贷风险的具体原因也就存在明显区别。在信贷管理过程中,信贷风险的评估是最基础、最首要的环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