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港东油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储层的沉积相研究为基础,结合地震、测井、地质、钻井等资料针对港东一区河流相储层进行滚动勘探研究的一套方法。主要包括:①根据区域精细地层对比和沉积相研究搞清储层的展布②充分利用地震信息预测砂岩发育区,指出滚动勘探目标;③利用地震资料神经网络储层预测方法在砂岩发育区内确定油气富集带和部署探井;④在油气富集带内,利用地震和测井资料完成油井单个砂体的边界确定和厚度定量计算;⑤根据勘探成果制定合理开发方案。
针对本区曲流河相沉积相类型特征,利用这5个层次的技术逐次解决宏观砂体分布、油气富集区带、单砂体定量解释及合理开发等问题是研究的重点。
在区域精细地层对比和沉积相研究上,采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动态验证、不断调整”的对比思路,由大到小、由粗到细,逐级划分对比,深入解剖各油组、小层。虽然本区断块复杂,开发井较多,各断块井的分层界限不一致,但通过以上方法技术解决了宏观砂体分布问题。
在应用沉积相和地震相研究上,制作了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并进行层位标定的基础上,落实明三6小层所在的地震发射同相轴,揭示了油砂体的宏观展布规律。研究后认为,港深12-20井区为砂岩发育区,具备成藏的储集和封盖条件,处于沉积的有利相带,为滚动增储的潜力区。为了进一步确定砂岩发育区的油气富集带而达到储层形态描述的目的,采用了神经网络储层预测方法[4]。重点预测了明三6小层砂体的含油气性。主要分布在圈闭的中间条带。此结果与井点处的录井资料和测井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表明神经网络预测结果实际上体现了明三6小层时期曲流河砂带的平面展布形态。
储层描述中采用四层次的储层预测技术,即根据本地区具体的地震地质条件,利用计算机系统把高保真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多元统计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单砂体的定量描述技术等引入到储层描述,逐次解决了宏观上的砂体分布、油气富集区带和单砂体定量解释。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新钻井情况进行了随机建模研究,定量评价本区的潜力,编制并优选开发方案。通过研究确定:主要的含油层位为明Ⅲ6小层,油藏埋深1440-1492m,含油面积0.60Km2,油层厚度12.3m,含油饱和度65%,孔隙度31%,地质储量103×104t。
油藏开发的动态预测利用历史拟合的方法,即把录取的地层静态参数计算油藏开发过程的结果与所观测的油藏或油井的主要动态指标例如压力、产量、油气比、含水等进行对比,判断两者之间差异特征,继而根据地层静态参数与压力、产量、油气比、含水等动态参数的相关关系,对所使用的油层静态参数做相应的修改,然后用修改后的油层参数再次进行计算并进行对比。循环往复直到计算结果与实测动态参数相当接近,达到允许的误差范围为止。为了拟合这些动态参数,要修改的油层物性参数主要包括:渗透率,孔隙度,流体饱和度,油层厚度,粘度,体积系数,油、气、水、岩石的压缩系数,相对渗透率曲线以及单井完井数据如表皮系数、油层污染程度和井底存储系数。根据上述研究成果,在港深12-20井区布置了7口滚动开发井,均获得了成功。新钻的7口井钻井实际情况与预测结果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