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调研显示,我国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如何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这一问题已成为国家和社会最为关注的议题。众多研究表明,加强中学生体育锻炼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学者从社会、环境、个体等多方面研究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和促进机制,并以此设计健康行为促进的干预策略。社会支持是影响个体体育锻炼参与和维持的有效社会因素,但目前对这一方面的深入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在社会支持理论基础上,从结构和功能的角度,针对中学生个体特征,探讨锻炼社会支持与中学生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中学生锻炼社会支持量表和中学生体育锻炼调查问卷对86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了信效度分析、均值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从锻炼社会支持来源上看,男生得到的同伴支持和老师支持多于女生(p<0.05),父母支持上无性别差异(p>0.05);城市中学生有更多的父母支持(p<0.05),乡镇中学生有更多的老师支持(p<0.05),在同伴支持上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初中生得到的父母支持和老师支持多于高中生(p<0.05),在同伴支持上无显著差异(p>0.05);体育特色学校的中学生有更多的父母支持(p<0.05),在同伴支持、老师支持上无显著差异(p>0.05)。2.从不同支持源提供的锻炼社会支持类型上看,男生比女生得到更多的同伴信息和工具支持、老师工具支持(p<0.05);城市中学生有更多的父母信息和工具支持、同伴信息支持(p<0.05),乡镇中学生得到的同伴工具支持、老师工具支持更多(p<0.05);初中生比高中生得到更多的父母信息和工具支持、同伴信息支持、老师信息和工具支持(p<0.05);体育特色学校的中学生有更多的父母信息支持和老师信息支持(p<0.05),非体育特色中学生得到的同伴工具支持更多(p<0.05)。3.中学生体育锻炼水平有待提高。中学生的运动量存在性别、学段上的差异(p<0.01),但地区和学校类型上的无明显差异(p>0.05)。男生锻炼水平大于女生;初中生的锻炼水平大于高中生。4.中学生锻炼社会支持来源、不同支持源提供的锻炼社会支持类型各维度与体育锻炼水平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回归分析显示,父母信息支持、同伴信息支持可以预测中学生的小运动量;父母信息支持、老师工具支持、同伴信息支持可以预测中学生的中等运动量;同伴工具支持、父母工具支持可以预测中学生的大运动量;父母信息支持、老师工具支持、同伴信息支持预测中学生的总运动量。研究结论:本研究表明,父母、同伴、老师提供的信息支持、工具支持对中学生体育锻炼水平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支持源、支持类型方面存在性别、年级、城乡及学校类型的差异。因此,构建父母、同伴、老师三位一体的社会支持体系,依据中学生的人口学特点,采用针对性的社会支持策略,可促进中学生锻炼参与和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