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创伤是外科领域最重要的基本问题之一。建立符合临床发病过程的动物模型及影响动物致伤程度的研究是研究创伤相关课题的基本条件。通过本组实验建立胸部动物模型及探讨影响胸部外伤的因素,为创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探讨不同致伤条件,对致伤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1)取30只6个月龄350-450g之间的SD大鼠,雌雄不限,分别编号为1-30号,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分别设为对照组、1、2、3、4、5组。麻醉后,取右侧卧位,固定于动物固定架上,左股动脉插管接HP四导联生理记录仪,把接触面积为9.62cm2,质量分别为200g,250g,300g,350g,400g的圆柱状物体,从高为1.0米处自由落体撞击1、2、3、4、5组实验大鼠的左侧胸部第3-6肋骨。观察大鼠的一般表现。四道生理记录仪记录大鼠的伤前,伤后0.5小时、1小时、4小时、8小时、12小时、24小时心率、血压、呼吸。第3组大鼠于伤前、伤后1小时、伤后4小时行血气分析。大鼠致死后行胸腹部解剖,伤后24小时内未死亡的大鼠拉颈处死后行相应解剖观察。对损伤的肺组织行甲醛固定,行HE染色,了解肺组织的病理变化情况。(2)取10只6个月龄350-450g之间的SD大鼠,雌雄不限,分别编号为1-10号,随机分为2组,每组5只,分别设为A、B组。麻醉后,取右侧卧位,固定于动物固定架上,左股动脉插管接HP四导联生理记录仪,把接触面积为9.62cm2,质量为300g的圆柱状物体,从高为1.0米处自由落体撞击A组实验大鼠的左侧胸第3-6肋骨。把接触面积为9.62cm2,质量为150g的圆柱状物体,从高为4.0米处自由落体撞击B组实验大鼠的左侧胸第3-6肋骨,观察项目同上。(3)取10只6个月龄350-450g之间的SD大鼠,雌雄不限,分别编号为1-10号,随机分为2组,每组5只,分别设为A、B组。麻醉后,取右侧卧位,固定于动物固定架上,左股动脉插管接HP四导联生理记录仪,把接触面积为9.62cm2,质量为300g的圆柱状物体,从高为1.0米处自由落体撞击A组实验大鼠的左侧胸第3-6肋骨,把接触面积3.14cm2,质量为300g的圆柱状物体,从高为1.0米处自由落体撞击B组实验大鼠的左侧胸第3-6肋骨。观察项目同上。结果:(1)部分大鼠出现口腔及鼻腔血性泡沫痰,所有大鼠撞击致伤后均出现呼吸频率加快,随着撞击重量的增加,呼吸急剧加重情况明显增加,并出现呼吸窘迫及呼吸矛盾运动。受伤较轻动物伤后4-8小时基本恢复至撞击前水平。受伤后大鼠心率加快、股动脉搏动有力。极重致伤大鼠随即出现心率缓慢,呼吸减少很快死亡。严重受伤动物心脏听诊可及受缩期杂音及明显的肺部湿罗音。重伤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呼吸、心率逐渐减慢,血压降低,降至基础生命体征的60%时,大鼠很快死亡。濒死前动物瞳孔散大,呼吸变为浅慢,张口呼吸,抽泣样呼吸,口唇发绀,股动脉搏动细弱,不久呼吸、心跳停止死亡。随着致伤重量的增加,大鼠伤后生命体征变化更为明显,与伤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生命体征曲线峰值明显提前,下降趋势更为明显。第3组大鼠伤后血气分析血氧、PH值明显减小(P<0.05)。随着致伤重量的增加,致伤大鼠24小时存活数明显减少。解剖结果及病理结果示大鼠致伤程度随着致伤重量的增加致伤程度明显增加。(2)相同动量致伤A、B两组大鼠,两组大鼠伤后生命体征变化显著,与伤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与A组相比伤后B组生命体征曲线变化更为明显,生命体征曲线峰值明显提前,下降趋势更为明显。伤后4小时血气示B组血氧,及PH下降明显(P<0.05)。B组24小时存活数明显少于A组,解剖结果及病理结果示伤情明显较A组重。(3)不同接触面积致伤A、B两组大鼠,两组大鼠伤后生命体征变化显著,与伤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伤后A、B组生命体征曲线变化基本相同,24小时存活数无明显差异,解剖结果及病理结果示A、B两组伤情判断基本相似。结论:(1)随着撞击重量的增加,致伤程度明显增加,成功复制出大鼠胸部创伤模型,本方法具有设备要求简单、操作方便,重复性好,成功率高等特点。(2)相同动量下,速度与质量相比,速度对胸部撞击致伤程度起更重要作用。(3)在撞击重量及速度相同条件下,撞击面积对胸部撞击伤的程度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