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劼人是一位一直受到“冷遇”而近年来逐渐“升温”的作家,对于如何评价其作品最有价值的地方,评论界仍莫衷一是,这导致了他的作品一直成不了主流。本人在借鉴前人的研究经验后,从社会历史学的角度入手,指出现代性的思想主导下,对历史的文学叙述都是指向新的国族建构,这导致在重大事件的“大历史”之外,作为基础的“小历史”常常被淹没,而李劫人的《大波》三部曲,正是给我们提供了巴蜀地区特定大历史背景下的生动小历史,它由一段段小人物的小故事组成,更多地体现地域的本土性和人物的原生性。
本文分三个章节,从人物、情节、风景三个方面对文本进行细读,分析李劫人讲述历史的方式。第一章分析小说中三种类型的人物,指出他们都有各自的生存原则,这些原则是分散的,无法收拢于大历史所给定的框架,也无法用现代性中的“先进”或“落后’’加以区别;第二章分析小说中历史与革命的关系,指出作者通过对“事件”的控制来甄选和安排材料,突出“小历史”的重要性:第三章区别《大波》三部曲的“风景”描写与主流小说的不同之处,即“风景”并非作为“装置”而存在,而是当地人眼中的自然呈现,彰显的是一种“本土化”的川西知识。结论部分指出,在以理性为主导的现代性过程中,李劼人的历史既不符合启蒙,又不符合救亡的主题,而是欲望和生活的呈现,评论者们无法从中看到“动员”的效果,因而只能被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