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荧光素消失试验在泪道探通护理前后的运用,研究荧光素消失试验结果运用于评估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情况的准确性;探讨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接受泪囊区按摩与泪道探通的护理时机;比较不同麻醉方式下泪道探通护理的有效率与就医体验,为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的临床实践提供最佳护理方案。
对象与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的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某三甲眼科医院眼鼻微创外科就诊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患儿477例606眼,最小月龄0.5月,最大月龄24月。其中男277例,女200例。
所有研究对象严格按照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入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泪囊区按摩护理组和泪道探通护理组,泪道探通护理组再根据患儿家属选择的麻醉方式分别入组局麻泪道探通护理组、吸入全麻探通护理组,并对所有患儿实施荧光素消失试验检查。对于确诊为骨性鼻泪管阻塞和/或泪道探通次数≥3次且探通失败的患儿择期实施鼻泪管置管术或鼻腔泪囊吻合术等。方案执行时泪道探通由同一个检查人员实施,记录由同一个护士记录,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泪道探通结果、并发症以及泪道探通前、后荧光素消失试验结果等。调查数据采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2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1.运用荧光素消失试验初步评估泪道阻塞情况,通过对实施一次泪道探通术后有效的330眼术前、术后荧光素消失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术前荧光素消失试验结果阳性298眼,阴性32眼,准确率90.30%。术后荧光素消失试验结果阴性306眼,阳性24眼,准确率92.73%。术前、术后两组荧光素消失试验结果在统计学上无差异(x2=1.197,p=0.274)。
2.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接受泪囊区按摩288例362眼,月龄6.37±5.43月,泪囊区按摩总有效186眼,总有效率51.38%。0-3月、4-6月、7-8月、9-12月、>12月五组按摩有效率分别为95.92%、75.76%、39.13%、38.20%、28.79%。其中0-3月、4-6月、7-8月泪囊区按摩有效率两两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7-8月与9-12月、参考文献>12月泪囊区按摩有效率两两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0-6月月龄接受泪囊区按摩护理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有效97眼,有效率84.35%,7-8月月龄接受泪囊区按摩护理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有效36眼,有效率39.13%,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存在差异(x2=45.497,p<0.001)。
3.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接受泪道探通护理320例393眼,年龄11.31±5.19月,一次探通总有效332眼,总有效率84.48%。局麻下接受泪道探通护理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134眼,有效104眼,有效率77.61%;吸入全麻下接受泪道探通护理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259眼,有效228眼,有效率88.03%。局麻下泪道探通护理7-8月、9-12月、>12月三组有效率分别为75.56%、81.82%、76.92%,三组有效率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x2=0.548,p=0.760);吸入全麻下泪道探通护理7-8月、9-12月、>12月三组有效率分别为96.83%、84.91%、86.25%,三组有效率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x2=5.963,p=0.051)。全麻下和局麻下泪道探通的患儿家属的满意率分别为96.28%、87.62%,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x2=391.156,p<0.001)。
结论
1.荧光素消失试验结果与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其经济、安全、无创,可用作临床泪道阻塞情况的初步评估。
2.泪囊区按摩护理有效率随着月龄的增长逐渐下降,患儿月龄>7月后下降趋势趋于平缓。泪道探通护理有效率随着月龄的增长变化不明显,两者综合分析,可考虑将7月作为选择泪囊区按摩护理或泪道探通护理方案的时间点,从而在保证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护理有效率的前提下延缓有创护理的介入。
3.吸入麻醉下泪道探通护理有效率和就医体验高于局麻下泪道探通护理的有效率和就医体验。
本研究通过对先天性鼻泪管阻塞实患儿短期临床的效果研究,提示荧光素消失试验可用于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初筛,可于7月月龄前开展泪囊区按摩护理,7月月龄后结合患儿病情及家属意愿择期开展泪道探通,择优选择全麻下实施,并以此构建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最佳实践方案,指导临床,以提升患儿及其家属的就医体验。
通过荧光素消失试验在泪道探通护理前后的运用,研究荧光素消失试验结果运用于评估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情况的准确性;探讨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接受泪囊区按摩与泪道探通的护理时机;比较不同麻醉方式下泪道探通护理的有效率与就医体验,为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的临床实践提供最佳护理方案。
对象与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的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某三甲眼科医院眼鼻微创外科就诊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患儿477例606眼,最小月龄0.5月,最大月龄24月。其中男277例,女200例。
所有研究对象严格按照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入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泪囊区按摩护理组和泪道探通护理组,泪道探通护理组再根据患儿家属选择的麻醉方式分别入组局麻泪道探通护理组、吸入全麻探通护理组,并对所有患儿实施荧光素消失试验检查。对于确诊为骨性鼻泪管阻塞和/或泪道探通次数≥3次且探通失败的患儿择期实施鼻泪管置管术或鼻腔泪囊吻合术等。方案执行时泪道探通由同一个检查人员实施,记录由同一个护士记录,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泪道探通结果、并发症以及泪道探通前、后荧光素消失试验结果等。调查数据采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2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1.运用荧光素消失试验初步评估泪道阻塞情况,通过对实施一次泪道探通术后有效的330眼术前、术后荧光素消失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术前荧光素消失试验结果阳性298眼,阴性32眼,准确率90.30%。术后荧光素消失试验结果阴性306眼,阳性24眼,准确率92.73%。术前、术后两组荧光素消失试验结果在统计学上无差异(x2=1.197,p=0.274)。
2.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接受泪囊区按摩288例362眼,月龄6.37±5.43月,泪囊区按摩总有效186眼,总有效率51.38%。0-3月、4-6月、7-8月、9-12月、>12月五组按摩有效率分别为95.92%、75.76%、39.13%、38.20%、28.79%。其中0-3月、4-6月、7-8月泪囊区按摩有效率两两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7-8月与9-12月、参考文献>12月泪囊区按摩有效率两两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0-6月月龄接受泪囊区按摩护理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有效97眼,有效率84.35%,7-8月月龄接受泪囊区按摩护理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有效36眼,有效率39.13%,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存在差异(x2=45.497,p<0.001)。
3.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接受泪道探通护理320例393眼,年龄11.31±5.19月,一次探通总有效332眼,总有效率84.48%。局麻下接受泪道探通护理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134眼,有效104眼,有效率77.61%;吸入全麻下接受泪道探通护理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259眼,有效228眼,有效率88.03%。局麻下泪道探通护理7-8月、9-12月、>12月三组有效率分别为75.56%、81.82%、76.92%,三组有效率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x2=0.548,p=0.760);吸入全麻下泪道探通护理7-8月、9-12月、>12月三组有效率分别为96.83%、84.91%、86.25%,三组有效率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x2=5.963,p=0.051)。全麻下和局麻下泪道探通的患儿家属的满意率分别为96.28%、87.62%,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x2=391.156,p<0.001)。
结论
1.荧光素消失试验结果与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其经济、安全、无创,可用作临床泪道阻塞情况的初步评估。
2.泪囊区按摩护理有效率随着月龄的增长逐渐下降,患儿月龄>7月后下降趋势趋于平缓。泪道探通护理有效率随着月龄的增长变化不明显,两者综合分析,可考虑将7月作为选择泪囊区按摩护理或泪道探通护理方案的时间点,从而在保证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护理有效率的前提下延缓有创护理的介入。
3.吸入麻醉下泪道探通护理有效率和就医体验高于局麻下泪道探通护理的有效率和就医体验。
本研究通过对先天性鼻泪管阻塞实患儿短期临床的效果研究,提示荧光素消失试验可用于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初筛,可于7月月龄前开展泪囊区按摩护理,7月月龄后结合患儿病情及家属意愿择期开展泪道探通,择优选择全麻下实施,并以此构建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最佳实践方案,指导临床,以提升患儿及其家属的就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