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zs1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是民族文化建构的重要参与者,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翻译主体在多元文化系统中遭到了长期遮蔽,出现了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现象。随着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主体的研究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译者的主体地位逐渐显示出来,引发了对译者主体性研究的热潮。前人从多个角度对译者主体性进行了研究,如从阐释学角度,从解构主义角度,从女性主义角度等。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译者是这一活动的认知主体,认知和翻译的关系研究引发了广泛关注。文学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领域,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体作用表现的更加明显。因此,本文拟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支撑,研究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本文主要采用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原型理论中的基本层次范畴、ICM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为理论依据,分析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表现,以及如何根据上述理论更好的发挥译者的主体性。通过研究,作者得出文学翻译并没有统一的翻译标准来评定译本的好坏,译本的不同是由于译者主体性的不同发挥。期待本文能为全面研究译者主体性这一命题贡献微薄力量,同时希望有助于翻译学的构建。
其他文献
对出1:2巴西SDD8型内燃机车CAT柴油机在调速高位时出现功率大幅波动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对故障进行了处置,确保机车功率正常。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核心。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词汇是语言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社会和文化差异在词汇系统中同样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国内外众多语言学家在词汇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为企业发展提供高质量专业化服务的中介机构,在报表审计、管理咨询、内部控制鉴证、税务筹划以及代理记账等为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专业化服务
针对工矿内燃机车的实际工况及运输部线路控制特点,研制开发了机车电子添乘系统,确保工矿内燃机车的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