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白蛋白(ALB)、血清球蛋白(GLB)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探讨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变与肝癌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为肝癌的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提供临床依据。资料和方法:以原发性肝癌为第一诊断,住院期间进行血管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65例。患者入院时收集一般资料、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临床资料,进行辨证分型,其中血瘀型28例,脾虚型10例,湿热型10例,肝郁气滞型9例,阴虚型8例。分别在TACE前3天,TACE后3天,7天,14天,检测患者血清ALT、AST、ALB、及TBIL、DBIL水平。收集数据完成后,使用SPSSl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术后3天及术后7天ALT、AST、TBIL、DBIL与术前3天相比较数值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数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天ALT、AST、TBIL、DBIL、ALB与术前3天相比较数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2. TACE前后5类常见基本证型整体分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治疗后湿热蕴结型较前显著增多(P<0.05),脾虚型较前显著减少(P<0.05),其它证型TACE治疗前后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中医证型肝功能改变之间比较,TACE前中医证型湿热型肝功能改变高于其他四型,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瘀型、肝郁气滞型、脾虚型、阴虚型间未明显差异(P>0.05)。结论:1、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3天血清ALT、AST、TBIL、DBIL快速升高,1周逐渐下降,术后约2周可恢复到术前水平;血清ALB无明显改变;2、肝癌患者中医证型在TACE治疗前血瘀型多见;湿热蕴结型TACE后增多,肝郁脾虚型TACE后减少,其它证型前后无明显改变。3、TACE治疗前肝癌中医证型湿热型肝功能改变较其余四型明显,血瘀型、肝郁气滞型、脾虚型、阴虚型间肝功能改变差异不明显。需加强湿热型患者TACE前后护理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