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建设的老旧住区适应性更新设计研究 ——以唐山河北一号小区为例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anhua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重心逐渐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增长,从增长当量的开发建设转向整治存量的更新改造,老旧住区改造已经成为城市更新发展的主要内容。老旧住区更新不仅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美化城市形象,还是未来可持续发展、减少资源浪费的必由之路。但目前对应急建设的老旧住区更新改造研究不足。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为解决震后灾民安置问题,快速建造了应急建设住区。这些住区的物质条件水平己经不能匹配居民现代生活的需求,但由于历史事件的纪念意义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需求,这些住区需要适应性更新改造。本文以唐山河北一号小区为例,展开应急建设的老旧住区适应性更新设计研究。首先,本文选取了日本东京花田团地、辽宁沈阳市泰南小区、四川新北川县城三个案例,从公众参与、阶段推进、更新适宜和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分析,明确老旧住区更新改造的目标,归纳应急建设住区的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总结出应急建设的老旧住区改造方法,并在唐山河北一号小区适应性更新中应用。其次,本文运用文献研究、调研分析、系统研究和对比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回顾国内外老旧住区更新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实践,综合比较国内外老旧住区更新改造方法;了解唐山震后复建的时代背景,在住区环境、建筑单体和住宅内部三个方面详细分析老旧住区主要矛盾,总结出平面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组织不便捷和社区活力不足等现状问题。根据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归纳出老旧住区适应性更新设计原则:继承性原则、参与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最后,以更新原则为出发点,提出应急建设的老旧住区适应性更新设计策略:情境延续与要素保留、政府统筹与居民参与、分步推进与适度更新、空间优化与低技节能四部分。为唐山河北一号小区适应性更新工作提供指导,为老旧住区更新改造以及新区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建筑所营造的空间,在舒适程度与健康程度上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如今的城市中,建筑高度的参差不齐,建筑体量的大小不一,建筑形态也因功能属性不同变得丰富多样,使得近地层的粗糙度增大,增强了对低层流的摩擦效应,影响了城市的散热。而目前广大建筑、城市规划以及工程设计师对于微气候环境的变化尚未足够重视。因此,对不同属
土体动力特性在建筑地基、土石坝、铁路路基等工程设计中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代表土体动力特性的诸多参数中,最大剪切模量在预测土体变形、液化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多年来,学者对最大剪切模量的研究多关注于细粒土,对于粒径较大的粗粒土由于试验仪器限制等原因研究较少。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79023):筑坝堆石料应力历史的记忆强化和退化机理及对高面板坝抗震安全的影响与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9
教室是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言语交流是课堂上主要的教学手段。不良的教室声学条件会直接影响师生的言语感知,所以获得良好的言语可懂度是教室音质设计的主要目标。目前,指导教室音质设计的国内外教室声学设计标准主要采用混响时间(Reverberation time,RT)和背景噪声作为音质控制指标,但这两个参量与言语可懂度的对应关系并不直接。言语可懂度的客观评价参量语音传输指数(Speech tra
近年来,随着国家绿色发展理念不断践行,清洁能源的利用率越来越高,更多的水利水电工程加快建设。同时,很多已有的水利工程边坡由于服役时间较长,边坡支护结构出现一定程度破坏,一旦发生边坡失稳,将会造成工程安全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格构锚固体系具有结构轻巧、施工相对简单、整体性强、抗震性能好等特点,同时可以充分调动岩土体自稳能力,被作为边坡加固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一种高效、经济、环保的边坡加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城市化的大背景的驱使下,以城市为代表的现代生活方式和以乡村为代表的传统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激增,历史村落正面临着更新与改造。海草房这种被称为“民居活化石”的北方农宅,在城市化的洪流中依然难以幸免。而在部分海草房改造项目中,人们的生活空间并没有因为改造设计而获得较好的改善,并且部分村落丧失了其历史风貌,呈现出千村一律之景象。在此大背景下,作者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开放式、体验式、探究式等新的教学模式逐渐出现,素质教育在向着开放式教育理念发展,以培育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为主导。同样,开放式教育理念对小学建筑空间环境提出了新的需求,在满足基本教学课堂的同时,校园应该提供更多弹性的、开放的课外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爱好与个性化的自由发展,来激发培养孩子们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德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需求的增加,当今展览建筑得到了快速的建设和发展。但过快的发展往往伴随着相应的问题,过于丰富的展览形式和复杂的空间带来了访客在参观过程中容易失去方向感、迷失和劳累等问题。不同于有特定目标的寻路,行人在没有特定目的地的环境中寻路往往更加自由并涉及到更多的空间认知。传统的研究方法已经无法满足这种探索性寻路研究的需求。这也就要求了本研究在方法上作出创新。本文以大连城市规划展示中
在城市可利用土地日趋紧张的城市化进程中,合理利用城市既有空间并使之成为高品质的再生空间,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作为占据大量城市用地的既有空间,城市既有基础设施面临着老旧、闲置和废弃等诸多问题,亟待建筑学相关领域参与解决。在新的城市时代背景条件下,城市既有基础设施除了强调原有技术层面的效率和标准外,还应承担起社会、文化和美学等相应价值的发挥。因此,建筑师应当借助相应的设计手法与策略,充分发掘城市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现村庄产业振兴的前提是进行村庄产业发展规划。本文重点探究特色保护类村庄的产业振兴之路,以荆门市东宝区易畈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文献研究和态势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村庄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特征和问题,科学合理地进行产业空间布局建设,提出村庄产业发展规划方向和策略,形成以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为主导的示范强村,以期为特色保护类乡村的产业振兴提供借鉴经验。
机墩作为水电站厂房的支撑结构,是承受振源荷载的主要部位,其振动问题不容忽视。规范法过度简化,计算时存在误差,相关理论需进一步完善。本文主要对水电站机墩结构振动特征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包括有限元数值分析法精确建模研究、三维厚壁圆柱壳模型振动特性计算法研究和规范单自由度计算法探讨三部分内容。具体研究如下:(1)从空间特性角度对机墩固有频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验证,并对已建设的多种类型水电站厂房尺寸参数进行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