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离与保护:资产为本视角下拆迁前老年人的社区资产研究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utpa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一步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城中村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其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城市包围之中,受到深厚的城市氛围影响;另一方面,其在生活习惯、思想意识以及文化习俗上仍然保留着浓厚的乡村气息,显得与城市格格不入。可以说,城中村亦城亦村。出于多方面的考虑,政府对越来越多的城中村实施改造,以使其更好地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推动城市化的发展。而改造的方式之一,就是对城中村实施拆迁安置。一直以来,经历此过程的老年人是被忽略的群体,有时甚至被认为是累赘。他们所遭遇的问题,很少受到重视。这些问题,往往随着房屋的拆迁,重垒堆砌,被带至新的环境,依然无法得到解决,最终影响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老人们因拆迁出现了无奈、无助以及焦虑等负面情绪,甚至对拆迁产生抗拒。本研究以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模式为理论依据,立足于S社区,通过参与式观察调查发现,老人们之所以对拆迁产生焦虑甚至抗拒,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拆迁致使他们失去了原有的社区资产。本研究将其称之为拆迁带给老人们的强烈的剥离感。基于此,在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模式视角下,本研究以小组活动为载体进行介入,帮助拆迁前老年人通过自身的努力,保护其社区资产,从而减轻他们强烈的剥离感。剥离是被动的,而保护却是主动的,老年人也是具有强大能量的。首先,本研究结合我国实际,对以往研究中的社区资产的分析框架进行扩展,加入关系资产内容,展开对于拆迁前老年人社区资产的分析;其次,在纳入了关系资产内容的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模式的指导下,对拆迁前老年人实施社会工作介入,保护他们的社区资产,减轻剥离感带来的焦虑以及抗拒;最后,根据社会工作的实践介入,进行了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模式理论的小结与反思:1、从社区的资产、资源角度出发,更有利于进行社区介入;2、与以往研究不同,本研究根据熟人社会在老人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在界定以及分析社区资产时,突出了老人们的关系资产,将关系资产作为社区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研究。从社会工作的角度,为个人以及家庭提出了应对老人负面情绪以及保护老年人社区资产的对策建议,为社区进行保护老年人社区资产的老年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为政府实施更有利于保护老年人社区资产的拆迁安置提出了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采用教学实验法,在计算机专业学生中进行“合作学习”教学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教学的实验班经过一年教学实验后,在知识技能的掌握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对黑河流域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方法]利用1959~2009年黑河流域6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近51年气候变化对黑河流域湿地生态环境的
<正>当前,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之中,把学法研究的着眼点
随着疾风骤雨般的中国城市化建设推进,带来了大量的城市建设,不同时代和不同风格的建筑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的城市当中,呈现出不同的生命状态。这种多样化加上城市中心区
<正>今天,数学已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数学素养作为现代人的基本素质,已经不是一种时髦,而是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实际需要.然而,现实的数学课堂往往倾向
目的了解高档娱乐场所女性性服务人员的心理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问卷及人口社会学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采
“洞穴喻”是柏拉图《理想国》中继“太阳喻”和“线喻”之后的又一比喻。在这里柏拉图区分了可见世界与可知世界并确立了灵魂转向的方向。一方面肯定了洞穴外的生活优于洞穴
随着现代照明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建筑空间中得到大量应用,城市变得日夜通明,人们长期生活、工作于其中,原本忙碌的内心对周围“曝光”的环境日益感到疲劳、焦躁。这一现象让我
采用包埋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SiC高温防氧化涂层。利用SEM和XRD等方法对涂层的微观形貌和晶相组成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并对带涂层试样在室温-1500℃范围内的氧化行为进行了